南京出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三年计划”聚焦医疗服务瓶颈与短板
2018-04-20 09: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韩虹 刘菁  
1
听新闻

  4月16日,南京市政府出台《南京市2018—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个综合性医院;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至6.5张;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总诊人次占全市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力争每个家庭有1名医生签约服务……

  “三年规划”具体如何实施才能对准医疗服务瓶颈与短板?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如何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市民又能直接获得哪些医疗福利?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夏海鸣就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一一解读。

  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早上5点起床,从高淳坐首班车赶到南京,换地铁转乘公交车到达省人民医院,经过漫长的等待,下午5点多才看完病,再折腾到家已经是晚上7点,这是一年前冠心病患者李青每隔两个月的例检全过程。对此,他摇着头说:“看个病真难!”听说这样的状况在三年内能得到解决,李青有些惊讶。

  记者了解到,南京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实现全市每100万至200万人口设置1至2家综合性医院。江北新区和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区原则上每个区设置1个综合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资源覆盖面,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南京提高基层医疗就诊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按照街道(镇)行政区划或一定服务人口进行设置。计划到2020年,每个街道或每3万到5万服务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区域,城区按0.5万—1.5万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涉农区按行政村或2000—3000人口设立1所村卫生室。

  医联体建设是为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方便百姓就医。目前,南京已基本建成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了满足患者在基层就医的需求,规划还将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使龙头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不断下沉,真正实现患者在15分钟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签约家庭医生可优先预约专家号

  “有了家庭医生,健康的问题不用烦了,就连挂号,都比自己挂号容易多了!”家住南京浦口的五保户刘爱云,对签约的家庭医生连连点赞。记者了解到,随着医改的不断实施,家庭医生在南京迅速得到推广,普通居民请来专业的家庭医生,享受“订单式”的健康服务,不是稀罕事。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享受到“订单式”健康服务,三年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3.5名以上合格(注册)的全科医生,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数不少于5人,力争每个家庭有1名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

  夏海鸣介绍,当前,南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服务方向基本在小病、慢性病方面。下一步南京将提升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为了方便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就诊,使他们享受优先待遇,南京市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在向社会发布预约号源的现有基础上,将二、三级医院30%的专家号源提前向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开放1周,优先为签约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专家和专科门诊号、大型检验检查、住院床位等“福利”。

  “互联网+医疗”送上“大礼包”

  让更多的南京居民关注的是:“三年规划”究竟能让他们享受哪些医疗福利?

  记者翻阅规划发现,近三年,南京将推进市民卡与居民健康卡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专业知识库等数据库基本建成,实现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动态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市民卡将成为普通居民的健康卡,进入医院,医生通过卡片可以看到就诊、服药记录。以“南京卫生信息数据专网”建设为基础,市、区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将全面建成。

  同时,南京还将建立统一支付账户,实现医疗一卡通。拓展“互联网+医疗”应用服务,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着力推进面向“互联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康复治疗、健康咨询与评估、疾病筛查等健康服务。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实习记者 刘菁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