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从在资本市场上的风光无限,到频频传出倒闭、撤柜、被收购的消息,无人货架这个“风口”似乎太短暂了。
无人货架兴起之时,其火爆势头堪比当初的共享单车。去年,国内获得融资的无人值守货架企业有20多家,累计融资30多亿元。许多企业拿到风险投资后,到各个地方占点,尤其在一线城市,无人货架几乎成为许多写字楼的标配。然而,今年以来,不少无人货架陷入长期空置的窘境。
仔细分析,无人货架之所以能成为“风口”,是因为创业者们普遍想到: 全国一、二线城市聚集上亿上班族。早餐,扫一袋面包;中午犯困,买瓶绿茶;加班肚饿,来点儿零食,就算一个人一天消费十块钱,一天就是10个亿,365天是多少? 再说,写字楼里有了无人货架这个“小卖部”,商品触手可及,比楼下便利店更方便,也比网购更快捷。于是,裹挟着“共享经济”和“新零售”这两个时下最火的商业概念,无人货架顺理成章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
然而,进军无人货架领域,新创企业除了盈利和规模问题,还需要面对商品盗损率、同业竞争、精细化运营等多方面考验。为让白领们能在办公场景中就能看到商品而产生购买冲动,几乎所有的无人货架都是开放式的,商品直接暴露在外面。这“低估了人性的贪婪,高估了白领的素质”,商品盗损率不可控,成为无人货架企业最头疼的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无人货架行业准入门槛低,前期几乎没有竞争壁垒,谁都可以加入,一旦资本推动就可海量铺开。因此短短几个月,就有几十个项目上马,几十家融资,但在资本大举进入以后,很快就被无限制的补贴和恶性竞争搞垮了。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预测,2020年无人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650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这意味着,无人零售仍是新零售时代的一个风口。新零售的本质是技术驱动,办公室无人货架作为新零售的产物,如果创企缺乏技术原动力,注定只能成为风口下的参与者,而不是革新者。近来,无人货架正悄悄被智能货架所取代,它的出现,解决了盗损问题,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能不能重新燃爆写字楼,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