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思考③|突出重点领域,着力补齐短板
2018-03-23 10: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吴琼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3日讯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去年达到8.6万亿元,但支撑高速增长的生产要素成本低、中外技术落差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等比较优势已经大大减弱,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围绕生态、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江苏将如何主动补短板、回应人民群众期待,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补生态短板,为“最靓颜值”添彩

  “最靓颜值”,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江苏污染排放总量较大,环境风险隐患不少,这是长期粗放发展累积造成的。“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下决心解决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去年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发出响亮的号令。

 
聚龙湖畔,盐城天空壮美如画。 图片来源:视觉江苏网

  3月13日至15日,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用四个半天时间,行程近千公里,实地督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省里挂牌督办年度重点任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整改。从工业园区到城市河道,从畜禽养殖到湿地保护……王荣平说,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为目标导向,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更大力度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利部门必须扛起职责使命。”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介绍,全省水环境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就是全面推进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着力点就是发挥河长、湖长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控源截污,强化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陈杰说,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必须把治水关口前移到污染源头上,前移到产业的优化布局上,前移到发展理念的转变上;同时整治水环境,强化内源治理,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徐州潘安湖。 资料照片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徐州市贾汪区,生态之殇曾是全区人民心头之痛。“我们将生态修复治理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短板。”区委书记曹志说,贾汪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大力整治采煤沉陷区;二是石头缝里绣出绿色森林;三是修复水生态再现泉城风采。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透露,我省将全面推进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更加注重与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建设相融合的综合整治目标。

  补民生短板,让“难点”成“支点”

  民生是本,本固才能邦宁。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难题,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补民生短板,补的是均衡、充分,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并不是说江苏目前的民生工作做得不好,而是相对于老百姓更高需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耿强教授看来,教育、医疗是最大的民生短板,“这可以说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内容,是焦虑的一大源头,是影响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的主要原因。而补齐这一短板,需要市场和政府‘两条腿’同时发力。一条腿是可以交给市场的部分,通过‘价高者得’实现更高效率;另一条腿则是政府从普惠和公平角度,提供更多有质量的公共资源。比如民营学校、民营医院可以作为供给端的补充多出现,但它只能满足部分市场,不能成为政府责任的完全替代,还有一部分是需要政府去补充的。”

 
沭阳钱集镇举办的影展,为村民带去不一样的视界。图中的老人,看到这张小猫玩相机,觉得有趣不禁笑了起来。 图片来源:视觉江苏网

  在沭阳,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有23.1万人,其中一半左右是因病因学致贫。“这部分人如果不能如期如实脱贫、过上小康生活,那么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深刻感受到,必须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切实做到暖民心、解民忧。

  针对“看病贵”问题,沭阳每年投入1.5亿元,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民营医院全面对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农村居民在乡镇医院就医的平均处方值、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了40%、30%左右。针对“上学难”问题,沭阳每年投入8500万元左右,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扶贫制度,为低收入农户子女提供每人每年1200—5000元的教育资助。针对“养老难”问题,沭阳推行“1+1”监护制度,对全县2390名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逐一明确一名亲属、一名镇村干部作为监护人,负责其日常生活照料、大病救护等事务。

  补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其中最迫切的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直言不讳。

  交通强则城市兴。经过多年努力,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基础设施短板亟待补上。

 
3月9日,海门市,中铁十五局的施工人员正在宁启铁路二期海门段进行铺架作业。图片来源:视觉江苏网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认为,我省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还不够均衡,地区差距还很明显,要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高铁、航空、水运、过江通道、公路、管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补基础设施短板,就是对标城乡建设高质量,以补齐短板、互联互通为导向,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瞄准世界交通运输先进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说。

  与发达的高速路网相比,我省铁路尤其苏北铁路相对薄弱。“要把加快高铁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加快高铁、城铁建设,支撑‘1+3’功能区发展,强化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强化与苏北的联通。”陆永泉透露,针对铁路建设短板,我省正在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江苏”:推进“三纵四横”高铁网建设,全省在建铁路共有10条共1430公里,其中958公里是高铁,预计2020年,全省铁路总里程将达4000公里以上,其中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快速铁路达到3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两小时江苏”。

  今年,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完成投资1160亿元。我省将全面加快过江通道建设,推动沿江两岸由“隔江相望”转变为“拥江融合”发展。着力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提升江苏在长三角乃至全国交通网中地位。建设一批交通优势明显的枢纽型城市,加强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

  突出重点领域,着力补齐短板。放眼未来,一个碧波荡漾、青山朗润,生活殷实、向上向善,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江苏令人期待!

  记者 吴琼 杭春燕 实习生 朱璇

标签:添彩;最靓颜值;基础设施;江苏;沭阳;视觉;民生;综合交通体系;盐城;人民群众
责任编辑: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