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与政协委员面对面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与政协委员面对面
关注传统文化进校园 探究看病难题
小记者采访贺云翱委员。
采访结束后,盛小云委员给小记者礼物。
小记者采访王水委员。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团到北京第一天,就兵分两路开始采访。一组4名小记者赶到全国政协委员住地,就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教育、医疗卫生等话题分别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贺云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盛小云女士,以及农工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水委员。
【怎么开展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不仅在课堂,更多在生活中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莫愁新寓小学五(2)班张陈曦问:国学能使我们了解祖先,传承历史文化。学校组织了十岁成长礼,我们有机会着汉服,习汉礼,读论语,感谢父母,叩谢师恩,印象非常深刻。可是绝大部分学生平时在学校只能学习古诗词,对国学知之甚少,请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多了解国学?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教育部也有这样的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意见,要求教育,还有社会的方方面面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中华文化要复兴。中华文化包含着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有人叫做国学,我把它看成历史,当然历史里有很多分类,有政治史、文学史、建筑史、城市史等。也就是说,国学等优秀传统都是指在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并且保留的相关知识结晶、相关的文化财富。
小记者张陈曦问:怎么开展国学教育呢?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小时候,我的传统文化知识不是在学校学的,我是到南京大学后才专门学这个专业的,在这之前,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在爸爸妈妈身上学的,在左邻右舍身上学的。他们会告诉我怎么做人,对长辈为什么要孝顺,对别人为什么要友善,如何来遵守言行举止的规矩。还有吃饭应该怎么样,走路应该怎么样,穿衣应该怎么样,对老师应该怎么样,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行为举止来言传身教。比如:吃饭的时候,你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能动别人面前的菜;吃饭的时候有人没到,你不要先动筷子;吃饭的时候,不要吧唧嘴,也不能随意跟别人讲话;吃饭的时候必须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扶着碗或端着碗,如果我左手不扶碗或不端碗,我的母亲会“啪”的一下把我的筷子打掉,不许我吃饭,虽然看上去很严厉,但是一直到今天,我都深深知道,我应该怎样吃饭,应该怎么睡觉,应该怎么对待我的朋友、邻居、学生。
这些方面,我们的家长能不能做到,他们有没有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并且能掌握这些文化,也能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告诉孩子们应该做一个合格的人、守规矩的人、善良的人、有爱的人。
因此,国学教育,不仅在课堂,国学更多的是在生活中间。
【如何化解看病难】
实施医疗分级,提升小医院医疗水平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琅琊路小学六(1)班学生王方誉问:人们不管生大病小病,都喜欢往大医院跑,大医院人满为患,而社区医院比较冷清,你觉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王水:你观察得很细致,说明你对社会问题开始思考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门诊就非常多,事实上,这个门诊建起来的时候,门诊患者的设计量是3000人,但是在没有搬到新大楼之前,每天都有一万多名患者过去。一万多患者加上陪同人员,人满为患,就医环境十分不好,患者的就医感受也非常不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它的原因非常复杂,这就要讲到看病难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医院医生的比例跟国外相比,可能略少一点。但总体来讲,像江苏,并不少。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卫生资源分布不是很合理。比如建医院要作个规划,在哪些地方放个综合性医院,哪个地方放个专科医院,看病就比较方便了。但是南京以前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另外,大医院的发展比较快,小医院相对就差。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都想去大医院。在国外,比如英国,实施二级医疗模式,社区医院看不了的,才能到大医院去。现在这些问题中国都在调整,也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我们也在努力把小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提升上来,派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到小医院去,这样,一些小病不用去大医院就能看好。
【传统文化进校园】
方言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普通话作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已经基本普及,可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方言的逐渐淡化。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三牌楼小学五(2)班学生褚瀚阳问: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记住方言、说方言?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方言是在过去的历史中创造的文化与财富,是地方性很强、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地域性智慧结晶。普通话作为沟通的官方语言固然要普及,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保留并传承的,每一种语言的消失都是人类文化的流失,是很可惜的。国际上就发起过“抢救方言”的运动。我打个比喻,我们要像保存优良基因一样把各种方言保护起来,我们不知道哪一天人类文化可能就“生病”了,到时我们就要拿出健康的基因给他治病。
贺委员还表示,家庭要承担起传承方言的任务,不能仅靠学校、老师,家长应该坚守与传承,给孩子留下宝贵的财富。
从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中学做人之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曲艺家协会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盛小云就“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话题接受小记者采访。
新华报业全媒体南京晨报小记者、拉萨路小学六(7)班学生伍隽汐问:尊敬的盛委员,您好!传统文化进校园已经提出一年了,这一年里,有些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许多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我们拉萨路小学就在学程周活动期间,同学们走访非遗传人,学习剪纸、南京白局等民间艺术。您认为这样的举措有何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盛小云:现代教育非常重视孩子全面发展,传统文化能给孩子丰富的营养,孩子可以在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当中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从小就能给予孩子们一种思想的熏陶。而文化是一定要熏陶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小记者伍隽汐问:一方面是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度持续升温,另一方面是相关的课程比例依然偏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盛小云:作为一名评弹演员,我一直在推广曲艺进校园,也进入了许多高校,中小学机会比较少。但是我知道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季薇就会去幼儿园教学,教曲艺、绕口令等,在这方面花了许多的精力和心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评弹兴趣班,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提升大家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当然,传统文化进校园要想得到进一步深入,需要学校的支持,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而这种课程的开设对小孩子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社会也要积极参与,帮助学校解决课程开设的问题。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阳阳 孙文 仲永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吴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