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周总理精神薪火相传 读书要有“大志向”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2-26 08:39:00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同意,本报联合淮安市文明办、淮安市教育局面向全省青少年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征文大赛。本次征文活动是全省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之一。

  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同意,本报联合淮安市文明办、淮安市教育局面向全省青少年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征文大赛。本次征文活动是全省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之一。

  本次征文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每名参赛者提交1篇征文作品,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小学组作品字数在500字左右,中学组作品字数在800字左右。投稿方式:1、个人投稿:登录“扬子晚报读写网”(www.young100.cn)大赛专题网页投稿,也可直接发送至邮箱jnzhouzongli120@163.com;2、集体投稿:统一发至邮箱jnzhouzongli120@163.com;3、所有邮箱投稿作品均需附参赛表(登录扬子读写网征文活动页面下载)。截止时间为3月20日。大赛启动以后,引发了我省青少年“为什么而读书”的集体思考,来自全省各地中小学生纷纷投稿,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本报特邀专家选取佳作加以点评,以飨读者。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璟

  为爱而读书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五(4)班 许梦翔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周总理之所以创立了丰功伟绩,是和他小时候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这个远大的志向分不开的。今天我也立下目标,就是为当医学博士而奋斗,而这个目标的诞生源于爱和责任。

  我的奶奶得了一种多发性骨髓瘤,经过了多次化疗,奶奶的命虽然保住了,可却像变了个人,原来白白净净的脸变得像一张折皱的纸一样,手又黑又干,像是饱经风霜的树皮,头发也落光了。每次看到奶奶这样,我就会非常难过。更让我心痛的是,奶奶每次化疗之间只隔14天,身体刚有点好转就又要接着化疗。不化疗时也要吃很多种药,吃的药很苦,苦到吃了药连饭也吃不下。每天还要喝三大碗中药,中药是用很多种中草药煎熬成的,闻起来就很苦。一次奶奶“咕嘟,咕嘟”一口气把一大碗药喝下去,可是胃受不了,一下子将药翻了上来,很快穿过喉咙,只听“哗”地一声,中药如同一条“黑色的蛇”从奶奶的嘴巴里蹿出来。奶奶面色苍白,目光呆滞,慢慢地喘息着,我轻轻跑到奶奶身边,握住奶奶的手说:“奶奶你怎么样?没事吗?要不要叫爷爷?”奶奶摇摇手,有气无力地说道:“不用了,我缓一缓就没事了。”看着奶奶这个样子,我心疼得快要喘不上气来,眼泪在眼里转了几圈,我硬是没让它流出来。这时,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一名医学博士,研发出一种让病人能快速减轻疼痛的药,而且没有副作用。我要研制出能够治好奶奶病的药,还要发明一种让中药变得不苦而又不影响药效的药,治好更多像奶奶这样的病人。让更多的重病人少受病痛折磨,这就是我要担负起来的责任。

  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不应该只是兴趣,更不应该是为了赚钱,或者是当官,而应该是爱和责任。我读书就是要救死扶伤。国家需要发展医学,国家需要医学人才,需要为医学事业而奋斗的人。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医学博士”,我愿意为之而奋斗!

  专家点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与“为当医学博士而奋斗”的联结点在哪里呢?第一,小作者的奋斗源于对亲人的爱;第二,小作者把对亲人的爱推及到天下之爱——让更多的病人少受痛苦,“这是我的责任”。这也许才是小作者对周恩来总理志向的真正呼应。这也是该文立意价值之所在。

  ——姚卫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永存

  张家港大新实验学校初三(3)班 齐雅晴

  人的生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显然是后者。

  我想每个人小时候都被大人问过一个问题:“长大要做什么呀?”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一直有一个旅行家的梦,每次便毫不犹豫地对大人说:“赚钱带父母出去玩!”他们每次听完便哈哈大笑,我那时还纳闷,他们不喜欢出去玩吗?小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改变了想法。

  小学教室外的走廊上有一排“名人伟事”,一次路过时,一行大字跳进了我的视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真的震撼到了我的心灵,我仔细看了简介,原来这是周恩来总理在12岁时发出的宏伟志向。

  那时的他才多大啊!周总理年少时看到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现状,生出如此雄心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少年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穿越历史而来,不停地在我耳旁回响。我似乎看见,那风华正茂的少年,眼神坚定,那一刻,阳光仿佛都聚焦到他的身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又重复了一遍。周总理少年时期便立下大志,为祖国的未来披荆斩棘,在所不惜。我忽然对自己的理想有了质疑,与周总理年少时的志向相比,我的理想实在太肤浅了。但那时的我还小,当时就想着要等自己长大赚钱捐给国家。

  后来等我上了初中,记得一次外出游玩时,随手捡起垃圾主动投递到垃圾箱里,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旁边经过的老爷爷却停了下来,对我笑着点了点头,然而一言未发便走了。我看着手里的垃圾愣了愣,忽然又想到几年前的我看着那几个大字想到的周总理的事,心中忽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中华之崛起啊,代代中国人的心愿理想,忽然想来可能太过遥远,让我有些无措,我只是一个学生,能做些什么呢?现在我内心好像有了答案,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它靠一代又一代的新生花朵装点未来,或许我们有一天会枯萎,但那香气却永存,我们正值少年时期,现在不正应该提升自己的素质,艰苦努力的学习吗?我们现在正如早晨的花朵,应该努力吸收养分,等待他日的怒放,正是为中华之崛起啊!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现在也只有从一堆文字中去看他的一生,他为中国做了多少啊!又何以衡量?

  他留下一生伟绩,魂去一身清明,伟人犹存!

  专家点评:这是一篇真淳朴实的习作。从走廊上读到的名言,到对周恩来年少时事迹的回顾,再到自己成长路上的所为,点点滴滴,体现出周总理年少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气概与深远影响,也体现出小作者由衷的敬佩和感慨。用平实朴素的言语传递出小作者的真情。

  ——袁源(江苏省特级教师, 教授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标签:总理;读书;奶奶;中华;志向;周恩来;崛起;医学;自己;我们

责任编辑:孟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