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忙年,我们要忙一百天”
中国江苏网讯 惦记着今天要下乡摆摊,6日凌晨4点不到,定的闹钟还没响,尹克琴就醒了。
尹克琴是南京六合区苏果紫晶店的代行店长,“今天要去摆摊的马集镇农贸市场在六合区最北边,离门店有30多公里,40分钟车程。村民起得早,我们五点就要从门店出发,赶个早市。”

早上的气温只有零下六度,手机被冻得开不了机。5点,50名员工全部到店,车队准备就绪,一辆17米长的大货车、一辆5米长的小货车、5辆小车,满载着下乡摆摊的商品。“昨天下午去农贸市场把十几个帐篷搭好了,安排了两个员工值夜班。”尹克琴告诉记者,“之前我们已下乡摆了4次摊了,今天是年前最后一次。”

六点不到,天还没亮,车队到达马集镇农贸市场。员工们各就各位,搬运货物,17个摊位、80多种商品,摆好摊,静等村民的到来。尹克琴招呼大家喝点热水驱驱寒,同时又操心:“别喝太多,一会忙起来没时间上卫生间。”

7点,拎着蛇皮袋、编织袋的村民陆陆续续来赶集了。肉、虾、带鱼、汤圆这些生鲜类最好卖。“往年我们没有搞过这样的活动,今年公司鼓励我们下乡摆摊,为农民送福利。”尹克琴说,“这个地方太偏了,镇上只有一个好又多超市,到我们的门店坐公交车要一个半小时。第一次摆摊也在这个地方,让我感触很深。很多村民不相信是苏果来摆摊,问你们是不是真的苏果,是不是山寨的?我就带着所有员工举牌子,发海报,一个个解释,我说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工号牌,如果你认为是假的,可以去门店看,是不是同样的工作服、工号牌。他们就相信了,说这次没带够钱,问我们啥时再来摆摊。”

早起的鸟有食吃。八点,农贸市场里已是人山人海,过年购物的气氛远超城市。尹克琴忙着帮助收银,一位大妈找到她问,上次你们来摆摊卖的虾子不错,今天有没有卖?得知有卖,大妈高高兴兴地又买了两盒。100多元一盒的大白虾,以前是城里人消费的“奢侈品”,如今引来村民抢购。“虾子没有冰,品相好,过年烧一盘招待客人有面子。你看,我还买了礼盒装的奶茶。”大妈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里的支付宝准备付款。

越接近春节,需求越旺盛。粗粗估算了一下,上午的销售额超5万元。“农贸市场很欢迎我们来摆摊,当时我们一说这个事,立马同意。每场摆摊回来,我们要做数据分析,好卖的下次多带,不好卖的替换掉。”尹克琴说,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无穷,下乡摆摊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虽然辛苦,但他们做得很有激情。
她说,作为一名超市员工,每年11月开始就要忙年了,一忙就是100天。
记者 宋晓华 实习生 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