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主持:高质量司法护航“强富美高”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顾敏(右)主持采访省人大代表蔡绍刚(中)和省人大代表葛志军(左)。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邵 丹摄
扫描二维码 观看相关视频 (中江网提供)
今日我主持
中国江苏网讯 28日,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蔡绍刚,省人大代表、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葛志军,来到新华报业全媒体访谈栏目演播室,探讨如何打造高质量司法,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两院就是“关起门来办案”,此次两院报告凸显出强烈的大局意识,请二位谈谈司法机关在服务大局上该如何作为?
蔡绍刚: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服务大局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一件件案件的处理,使企业、个人尽快摆脱纠纷,更好地投入生产、经营和创新。近几年,环境资源类案件审理,结案的同时更注重修复受损环境。比如,曾有被告人被判决履行960小时环境公益劳动,而这个人在种树时还带动亲戚朋友承包种树。再比如,围绕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定位,我们先后出台服务保障“一带一路”12条意见。去年我院审理了一起哈萨克斯坦公司诉连云港两个物流公司的案件,当庭判决被告赔偿71万元。案件不大,但体现出中国司法机关坚持公正司法平等保护的立场。
葛志军:服务大局是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司法机关讲政治、讲大局的一个体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首先要通过打击、保护和服务,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市场主体对投资和创新的信心不足、动力不足,部分原因就在于司法保护力度不够。因此,司法机关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要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此外,司法要保护、营造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久久为功。
主持人: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司法保驾护航。怎样打造高质量的司法?
蔡绍刚:高质量的司法,首先一定要高效。去年以来,江苏法院通过繁简分流改革以及矛盾多元化化解机制,新收案件增幅、未结案件数量5年来首次下降,说明审判效率进一步提高。其次,司法要做到实体公正,还必须提高司法能力。去年全省6500多名员额法官参与培训,提高审判能力。高质量的司法还需加强法官队伍作风建设,严守法官职业道德,做到秉公执法、公正裁判。最后,加强司法公开,庭审、裁判文书、审判流程都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去年全省庭审直播数量全国第一,连云港中院庭审直播比例在全省也是第一。
葛志军:首先要转变司法理念。司法应当具有双重性——谦抑性与能动性,要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想办法,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第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我省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入司法员额制的法官和检察官深入司法一线;第三,加强司法办案力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司法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一些专业化组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譬如说知识产权类、网络电信类犯罪,出现一些新情况和特点,还是一个全新考验;第四,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倒逼司法质量提升。除了公开接受监督,我们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主持人:一切发展的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近几年一些冤假错案得到纠正,老百姓很关注,如何防范冤假错案?
葛志军: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冤假错案,司法界将其概括为两种情形:一种叫“王者归来”,一种叫“真凶再现”。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确实值得反思。长期以来,过度追求命案必破的工作理念,把被告人的口供视为“证据之王”,忽略了犯罪嫌疑人究竟是在自愿情况下的真实表达,还是委曲求全的错误表述,这就导致一系列错案的发生。为纠正这些问题,检察院积极介入公安侦查活动,监督公安机关不得采用任何逼供手段来获取证据,引导公安侦查人员获取客观证据,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过程中全面审查判断证据,排除非法证据。通过这一轮的司法改革及司法机关的反思,我国在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上会迈出大大的一步,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司法文明和司法进步。
蔡绍刚:对审判人员来说,刑事司法理念一定要更新,回归到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在实体程序中推进庭审实质化,通过庭审来查明事实,拒绝走形式、走过场。要通过公开的、当庭的控辩审,包括相关证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查明事实,依法排除非法证据。司法机关要如履薄冰,确实把好从侦查到起诉的每一关。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