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代表委员十分关注城镇建设高质量 —— 以“城市群”打造未来发展竞争力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1-27 06:47:00
两会锐视角当前,江苏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结合“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特色发展、优势互补,以期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实力。对于提高城市群质量,代表委员们也有深思熟虑,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良策。

  中国江苏网讯 两会锐视角

  当前,江苏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结合“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发挥好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特色发展、优势互补,以期全面增强城镇竞争实力。

  对于提高城市群质量,代表委员们也有深思熟虑,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良策。

  遵循城镇发展规律,

  挺起江苏未来发展脊梁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表示,纵观国际城镇化的经验和空间分布规律,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人口和生产在特定地区集中,形成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而在全球城市体系中,起龙头核心作用的是世界级城市群。

  江苏沿江地区以占全省1/3的土地面积,集聚全省1/2的常住人口和3/4 的GDP,城镇化水平高达72%,分布着9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是高度城镇化地区。这一地区人口集聚、城镇密度、经济集中度堪比英国东南部城市群、德国莱茵-鲁尔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等国际城市群,且其人均GDP、人口密度、大城市密度等指标均远高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是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关键区域。

  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正是遵循城镇发展规律,抓住国家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等发展新机遇,跨江联动,将业已形成基础的沿江八市紧凑城市群和全球城市上海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共建全球城市区域。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是苏南、苏中跨江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苏中、苏北绿色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必将成为江苏未来发展的脊梁。

  助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江苏以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抓手,会同沿江八市组织开展《沿江两岸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深化研究》,通过沿江两岸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深化,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和城乡品质共同提升。组织临沪地区跨界协调专题研究,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主动对接苏沪轨道快线和道路衔接方案、跨界风景绿道共建等。编制《宁镇扬一体化空间协调规划》,促进宁镇扬三市协同发展。

  省住建厅组织编制《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宁镇扬凸显“大江风貌、山水城林一体”,沿江下游突出“平山远水、小桥流水人家”,江海交汇段打造“滨海沿江、城河江海相依”。指导沿江八市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推动城市特色魅力空间构建。

  加强高铁环线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助推跨江融合、联动发展,并推动生态优先的城市发展,推动“大江风光、人文绿廊”的特色廊道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落到实处,让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乡文化特色,同样备受关注。

  建扬子江城市群自贸区,

  促进苏中一体化发展

  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盐城工学院校长叶美兰,对“加快扬子江城市群与上海自贸区整体对接”提出建议。“2013年,上海自贸区建设之初,江苏就提出与其主动对接。现在到了以点带面、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对接上海自贸区的时点。”她说,应设置专门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对接;尽快制定“十三五”期间对接的规划、方案。在对接过程中,扬子江城市群各城市要坚持特色先行,产业错位发展。

  扬子江城市群已具备向自贸区转型的产业基础,具备筹建自贸区的条件,应遵循国家自贸区发展战略,争取建立扬子江城市群自贸区,更好地促进城市群的人才、机构、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并与上海自贸区形成直接对接。

  九三学社泰州市委主委徐小芳建议,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均衡发展中,需注重苏中一体化建设。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苏中既要积极融入苏南,又要重视自身一体化发展。苏中三市的造船业、集装箱生产、海洋工程机械是世界级的产业群,但沿海开发最初忽视苏中海洋经济的整体性,虽然省里随后进行政策调整,将泰州纳入沿海开发的框架,但遗憾的是错失了政策红利期。

  苏中地区是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等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各地都培育出一定的特色产业,并且有着同音同俗的文化,具有一体化发展的地理、经济和文化条件。她建议,省委、省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支持苏中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如建设苏中城际铁路,打通道路微循环,使散布的重点镇能更紧密联系。

  外拓通道内拉筋骨,

  让城市彰显高品质

  南通是距上海最近的地级城市,当地50%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从“北上海”到“上海北”再到上海“北大门”,省人大代表、南通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贤对南通接轨上海的变化感受深刻,他认为,“综合交通体系”是支撑未来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外拓通道、内拉筋骨,是南通接轨上海、连接南京、辐射苏南的大前提。向外,南通应积极规划城际交通,增强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交通联系。今年开工的北沿江城际铁路,将成为继沪通铁路之后南通与上海之间又一条快速铁路过江通道;时速提升至350公里/小时的南沿江高铁,也让南通与苏南快速相连。

  城市内部交通的提升,也是南通融入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面。向内,南通应更加明确“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增强枢纽格局,将全市重要城镇、园区等尽快接入快速路网,并加大铁路配套设施投入,提供高质量运行服务。

  在城际交通“搭架”后,南通更需疏通城市内部“毛细血管”,以绿色智能精细化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以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加强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李维贤建议,南通应重新规划污水处理系统,并考虑打造跨区域型集约化污水厂,以区域协作发展为保障,统筹科学谋划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近期上海市政设计院已对南通污水厂的搬迁做了可行性分析。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也对南通城市污水排放做了专题论证。综合来看,南通污水系统“再造”符合城市发展新需求。

  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葛明教授则认为,“城市群”应放在城乡协调和区域发展的大范畴内来考量。江苏参与提倡的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实践,都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不过,区域联动发展还要在科技创新布点上进行超前谋划,以免科技拉大区域间发展差距。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徐冠英

  王梦然 汪晓霞

标签:城市群;发展;城市;南通;沿江;扬子江;建设;上海;规划;区域

责任编辑:孟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