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五大功能片区”勾勒“强富美高”新相城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在苏州市相城区,当地围绕坚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加大探索力度,迈开发展步伐。
“进入发展新时代,相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表示,当前,相城正以党中央号召为遵循,按照省委最新部署,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力新时代航程。去年起,相城立足全域城市化理念规划建设“五大功能片区”,提出16个“三年行动计划”,在厚植发展优势、建设现代城市、优化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服务效能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奋力打造“苏州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生态新空间”。
苏州新门户高质量发展 凸显“相城担当”
相城科技金融产业园
苏州“新门户·创客空间”
期待已久的通苏嘉高铁今年就要开建了,去年底传出的这一好消息让沿线市民兴奋不已,对相城更是意义非凡。人流客流物流的快速畅通对新城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苏州北站已引入京沪高铁为横向通道,通苏嘉铁路建成后,向北连通苏北、向南沟通浙江,可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纵向便捷通道。随着通苏嘉高铁项目的快速推进,苏州北站将成为京沪高铁与沿海铁路两条大客流铁路通道的交汇点,是整个苏州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苏州北站所在的高铁新城是苏州“一核四城”发展定位的北部核心板块,也是以高铁为引领,打造集商贸、科研、居住、办公、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国际商务中心。对高铁新城来说,通苏嘉的规划建设,让其从交通节点向城市枢纽的转变之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苏州门户”。
“不仅要成为地理和交通意义上的‘门户’,更要成为发展成果上的‘门户’。”相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苏州北大门,年轻的相城在成立以来的十多年里,无论是区域经济总量、产业能级还是城市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去年,相城结合“2035城市规划修编”,从全域城市化理念出发,以系统性思维谋划整体提升,提出规划建设“五大功能片区”,聚焦高端产业,以高质量发展让“门户”之名与相城的未来相匹配。
在“五大功能片区”中,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被作为相城城市核心区,目标是逐步打造成为苏州市域新中心。作为创新创业的前沿,连日来,高铁新城动作频频。去年12月,苏州高铁新城向社会开放首批15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并发布9条扶持政策,提出将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专项引导资金,联合同济大学打造产业聚集的高地“链谷”,吸引区块链企业和人才落户,抢占区块链行业风口。
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主任周良兴介绍,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关键底层技术之一,未来将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架构支撑。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还处于“婴儿期”,国内多地都在加紧布局。而高铁新城的区块链场景化应用将首先立足高铁苏州北站周边行业,未来大有可期。
城市新家园 双管齐下构建和谐社会
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1月14日,相城24个重大项目在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项目现场集中开工,吹响了2018年相城重点项目建设的冲锋号。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6个,总投资163.4亿元;民生建设项目共4大类18个,总投资36.6亿元。
在破土动工的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对完善全市快速路网系统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苏州国际快速物流通道二期——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该项目连接高新区、相城和园区,线路全长约16.568km,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据测算,项目完工后,从高新区到园区最快只需10分钟左右。消息一出,不少市民纷纷点赞,充满期待。而中环快速路春申湖路拆迁安置小区一期等安置房建设、书香公园建设等18个集中开工的民生建设项目也同样亮点纷呈,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去年,相城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5.8%,30项实事工程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37万元、2.97万元,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慰问金7200余万元、创业就业补贴3300万元,拨付对口帮扶资金4200万元。
今年是相城区实施16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年计划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160个,总投资336.4亿元;民生建设项目85个,总投资60.3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相城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增进人民福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加快和谐社会构建,既有“高大上”的硬件投入,也要“接地气”的精细管理。地处相城东部的阳澄湖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网格化管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之路,基本建成了以镇党委为一级网格,12个村(社区)为二级网格,48个支部为三级网格,100个党小组为四级网格的党建综治网格体系,可谓相城锻造党建“硬实力”,引领后发崛起的生动缩影。
该镇依托四级网格,将658名热心社会建设的普通党员和群众就近编入所属自然村和社区楼幢党小组,担任“民情联络员”,每位“民情联络员”就近负责30户左右居民,每日走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排摸所包块区域情况,及时化解矛盾,构筑“走访—落实—回访”的闭环,打通了神经末梢,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产业新高地爆发式增长提振信心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点点地图,该区域的工业企业列表瞬间出现在屏幕上,各企业的面积、能耗、排污等数据一目了然,可以设置相应参数对企业进行筛选,也可以从用地、税收、销售等维度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这不是影视大片中的“黑科技”,而是相城区最新投入使用的“工业云图”。
事实上,相城对工业智能化改造相关领域早有布局。1月27日,备受瞩目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苏州峰会活动将在相城举办。该活动由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联合策划。去年6月,紫光集团、新华三集团与苏州高铁新城合作,成立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启动苏州“工业云引擎”项目。该项目将为工业企业提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相城乃至苏州市重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据介绍,去年以来,相城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狠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平台建设,初步构建起了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福耀玻璃、新松机器人、光建储存、国机智能等高端制造业项目,紫光工业云引擎、京东智谷、腾讯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项目先后引进;智路资本、紫光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与研发中心纷纷落户;与省产业研究院、北大、复旦、上交等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平台。高层次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高端产业项目的加速集聚,带来相城爆发式的发展和全方位的变化,更多的目光正在投向相城、关注相城、审视相城。
重大产业项目的接连进驻,离不开相城良好的营商和服务环境。去年,相城“三集中、三到位”扎实推进,84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充分授权率达100%,“红黄灯”效能考核倒逼审批提速明显,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占比达100%,“3550”目标基本实现。
在科技金融领域,去年10月,相城科技金融产业园开园,入驻基金86支,总规模超955亿元。全新的“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生态体系,让科技与金融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新兴产业高地未来可期。
在招才引智领域,相城持续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智力资源集聚能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升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并将提升党管人才工作水平作为人才工作重点。为此,相城区去年提出的人才引进三年计划,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5.3万人左右,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8800人左右,并重点引进22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充实到区级机关部门、板块和区属国有公司。
生态新空间 治污减排啃下“硬骨头”
阳澄湖莲花岛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依靠阳澄湖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湖八鲜”美食尤其是大闸蟹这块金字招牌,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游越来越受游客青睐,渔家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去年,度假区488家渔家乐在政府引导下提档升级,“星级渔家乐”品牌已成为当地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阳澄湖度假区党工委委员朱鸥说,曾经热闹一时的船餐因为污染环境被取缔,如今已销声匿迹。“靠水吃水,守护阳澄湖就是守护今天的美好生活,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相城全区上下行动自觉的大背景下,去年,渭塘镇的渭西村一下关闭了16家印染企业、15家挂靠印染企业。这些企业曾经都是纳税的“香饽饽”。“发展既要有‘珠光宝气’,还要有碧水清波。”渭塘镇主要负责人表示,按照相城的规划,渭塘镇作为阳澄生态新区高端制造重要板块,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渭塘原有产业要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加大“散乱污”企业淘汰进程,才能腾出新空间,引进新项目改变过去产业层次低的状况。这样才能让乡镇美起来,老百姓富起来。
打造生态新空间,除了和风细雨式的悉心维护,还要敢于下大力气啃下“硬骨头”。16个“三年行动计划”中,《相城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重点对电镀(线路板)、印染、化工、重点VOCs排放企业等八大方面进行专项整治。
按照计划,今年起,相城开始对全区49家电镀(线路板)企业、84家印染企业进行在线监控管理。由相城区一级环保部门统一负责实施,企业的排放量、排放浓度、预警发布、IC卡阀门开关控制等指标均可实现“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及时执行”。相城区环保局局长张明表示,要实现计划中要求的全区污染企业彻底整治到位,必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相城环保部门将以两行业纳入在线监控为开端,逐步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全方位推进治污减排。
相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清表示,步入发展新时代,相城还将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建设、苏州市成为国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试点城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空间、生态优势,有效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五大功能片区”更高标准规划、更高水平建设、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