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自己能致富,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 乡村振兴,亟需放大“能人效应”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8-01-12 06:55:00
前不久记者在常州市一个村采访,问该村支部书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怎样?有没有资产性收入?村集体有没有发起建立合作社?这位村支书无奈地说,村里没啥集体经济,没有资产性收入,村集体也没有建立合作社。所以,什么事也做不了。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位已60岁开外的村支书一直没离开过农村,论种田,他是行家里手,为人也不错,就是缺少自己致富并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能力,因此这个村的经济一直比较薄弱。

  中国江苏网讯  前不久记者在常州市一个村采访,问该村支部书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怎样?有没有资产性收入?村集体有没有发起建立合作社?这位村支书无奈地说,村里没啥集体经济,没有资产性收入,村集体也没有建立合作社。所以,什么事也做不了。事后记者了解到,这位已60岁开外的村支书一直没离开过农村,论种田,他是行家里手,为人也不错,就是缺少自己致富并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能力,因此这个村的经济一直比较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贾汪区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条要求就是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需要思路开阔、有奉献精神的班子和带头人,不仅自己能致富,更重要的是能够开拓致富产业、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好的班子和带头人的作用非常大。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毗邻安徽宣城,以前因地处偏僻,发展一直落后,村里的孩子上幼儿园都要跨省去宣城宣州区。几年前,多年在南京创业的何腊保把自己的企业交给女儿负责,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捐钱给村里修桥铺路。由于他长期在城市工作,市场感觉敏锐,发现芦笋一直是城市消费者比较喜欢的蔬菜,于是他两次到盛产芦笋的山东曹县“偷师”,然后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由村集体牵头组建芦笋种植合作社,全村2000亩土地逐步流转,种了300亩大棚芦笋和1000亩经济林果。村集体有了收入后,又投入到乡村休闲旅游业中,将全村27栋历史建筑都编号保护。村里还先后投资上千万元,全面整治村庄环境,并开辟了一条固城湖水上游览线,将蒋山村和国际慢城、游子山景区等串联起来。如今,蒋山村成为南京市最美乡村,果蔬业、乡村旅游业稳步发展,村民收入连年提高。

  农村并不缺少能干的人,关键是要让能人成为好的带头人,让村“两委”班子找到发挥作用的载体,而现阶段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理想载体就是农民合作社。农技专家赵亚夫在句容市戴庄村组建合作社时,一开始就坚持一条:让村党支部发起建立合作社,这样能让村班子更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他认为,能当上村干部的人,都是村里的能人,关键是要让这些能人有发挥作用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合作社。事实证明,赵亚夫的做法是正确的,如今,合作社公积金成为戴庄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每年达一百二三十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已跻身茅山老区经济强村第一方阵。

  有了“带头人+合作社+村民”的运营机制,产业兴旺的引擎才能发动。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唐王村是经济薄弱村,2014年,该村党支部牵头办起农机合作社,三年来累计投入1500万元,到201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每亩节约成本120元、亩增效益200元,入社农机手年收入8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帽子。沭阳县十字街道的17个村居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支书带头流转土地,低收入农户以土地、人工或扶贫贷款等形式入股,联手打造2000亩扶贫基地,收益按比例分红,带动了660户低收入农户共2500名贫困人口就业。该街道以党社联建模式流转的土地总面积达4300亩,4392名低收入农村人口脱了贫。

  从前年开始,睢宁县推出“党支部+合作社”的升级版——整县推进“合作社建在党支部”,而且,为了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合作社不流于形式,睢宁县规定,村集体牵头成立的合作社,村干部必须入股,所占股份不超过20%。睢宁县委副书记王敏说,只有占了股份,村干部才会用心办好合作社,才能真正起到带头人的作用。去年3月,该县双沟镇25个村同时行动,由村党员干部集资作为发起人,成立种植和粮食合作社。镇级成立监管部门,并成立农业服务公司确保合作社收益,走出一条村集体、村干部、农民、农业服务公司多方共赢的道路。纪湾村原是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通过办合作社,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0多万元,村集体为每人缴了20元合作医疗费。村党支部书记王计工说,合作社办起来后,集体经济壮大了,人心也凝聚起来了。

  有了好班子、好的带头人,共同致富才不是一句空话。睢宁县双沟镇党委副书记沈凯说,升级版的“党支部+合作社”,明确姓“公”不姓“私”,受益最多的是村民。各村合作社在发展规模化种养时,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进行机械操作、田间管理、农具看护、村庄保洁等工作。目前,双沟镇长期受聘的低收入户有30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可获得工资收入6000元。合作社成立前,全镇各村集体平均收入仅2.3万元,成立后一年,村均集体收入就达25万元。 记者 朱新法

标签:合作社;集体;乡村;收入;党支部;能人;带头人;致富;成立;村里

责任编辑:孟涛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