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泰州模式”——江淮安澜处 碧水绕新城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华 朱鸿宇 徐秀丽 杜鹃   2017-12-30 08:10:00

  泰州,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长江之尾、江淮交汇、拥有独特自然禀赋,市域内河网密布、水系丰富,具有典型的苏中平原水乡特色。

  2014年5月,泰州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创建为期3年。实施范围以海陵、高港、姜堰和高新区为重点,覆盖面积1568平方公里,示范工程辐射靖江、泰兴、兴化3市,着力打造“一脉、一城、一湖、三带”的总体布局,开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和水文化等五大体系八个方面的建设。

  试点以来,循着水生态文明建设勾勒出的路线图,泰州市围绕打造“四大名城”的发展战略,推进实施“双水绕城”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水优势,做活水文章,一幅“江水纵横畅流、碧波环绕凤城、溱湖名冠江淮、人水亲密交融、生态秀美水都”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时节已过了冬至,船在江面不时往来,江边湿地里的芦苇荡早已泛白,芦花随风摇曳。一旁的泰州长江大桥串起江南常州、江岛扬中和泰州高港,这里是高港区的滨江生态保护带。

  长江之于江苏,之于泰州,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长江经济带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时,高港在长江生态修复上已经先行一步。24公里长江岸线是大自然对高港最好的馈赠,而其中6.4公里的生态岸线留白,绘就680公顷以原生态湿地和水源保护区为特色的生态画卷。

  水在,绿在,美就在,从长江远道而来的源头活水,经由引江河、南官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卤汀河为骨干的引江清水脉络,注入这座千年水乡,勾勒出“河湖为脉、岸绿景美、城在水中、水在城里”的柔美景象。

  江淮安澜处,碧水绕新城。3年来,泰州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结合城市特点,建立起与泰州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水生态文明体系,写就一篇以“水”为题的优秀文章,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泰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构筑活水河网 让水用起来、环起来、流起来

  泰州是一座因水而生、以水得名的城市。域内有1.6万多条河流,1000多平方公里水面,96.3公里的长江岸线以及里下河地区河湖资源,从湿地遍布到水系成网。然而,因水而盛的泰州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口、产业迅速向城市聚集,排污量随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填埋原有湖泊、河道的事例比比皆是。特别是城区水管理留下不少欠账,河道水系不通、排水不畅、水质恶化、影响行洪排涝……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之患、百姓心头之痛。

  做好市域河流水系生态建设,事关泰州持续发展和市民生活。打造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让泰州因水而“善”、因水而“活”,是泰州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泰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打通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成为泰州治水惠民的点睛之笔。”泰州市水利局局长胡正平回忆起几年前勾勒的治水蓝图——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水系沟通、河道疏浚、改善水环境等统筹兼顾,让洪水能挡、涝水能排、脏水能换。

  如今,在泰州的生态版图上,“一脉、一城、一湖、三带”的总体布局下,进一步提升水质、编织水网、增加水量、打造水景,一个具有平原水乡特色“城水互动、活水畅流、生态均衡、文水相融”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格局逐步形成。

  试点期间,除了构建起安全可靠、标准较高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泰州市还充分利用滨江地利条件,立足长江,完善长江引江河、泰东河、卤汀河送清水走廊脉络,实施里下河地区水源替换工程,全面提升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快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和区域供水工程,全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如何让辖区河道常年保持水质良好?泰州市水利局给出的答案是:实现水系贯通,让河水流动起来。

  3年来,泰州市全面实施城区污染源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基本畅通城区河道;加强调水引流,改善城区水环境,实施分区控制保水、人工增强水体流动,增大水环境容量,提升河道水质,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消除城区河道黑臭现象。同时按照江苏省水美乡村建设要求,创建水美乡镇、水美村庄,使村庄水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乡村面貌大幅度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逐渐完善,农村河道疏浚机制逐步建立,农村河道管护水平稳步提高。

  一系列综合整治方案,让清水活水真正在全城“用起来、环起来、流起来”,使泰州城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城”。对于水的变化,群众最关心,感受最直接。行走在泰州的河畔、湖滨,人们深切感受到水给这个城市带来的新气象;随便问起任何一位泰州市民,都能说出这几年泰州水的新变化。

  聚焦生态修复 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有句老话“人到兴化心就慌”,说的是兴化水多,出门便见水,来往多用船,外乡人来这里,面对烟波浩渺的湖荡、犹如迷宫般的河汊,往往心慌不知所措。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对粮食产量的追求,人们开始从湖荡周边围垦:80年代,又开展了围湖运动,湖荡功能逐渐变为以养殖业为主。“霜落大湖浅,芦荡花飞雪”的湿地美景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

  而现在,这一美丽湿地风貌,将在兴化市西北部的洋汊荡圩区重现。2017年初,在该圩区规划的江苏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经国家林业局评审、公示正式获批。

  “湿地公园建立和建设契合我市‘生态立市’战略,对于提升湿地品牌、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以及开展湿地生态科普教育、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胡正平介绍,以河湖湿地为载体,通过加强沿江滩地、里下河水网区水生态湿地的恢复和保护,这几年该市逐步构建起健康持续的水生态体系。

  在重要水生态功能区推广应用生态水利工程技术,开展水体和周边滩地、湿地的水生态修复保护。采用高沙土农田林网建设、生态护坡等植物措施,以及沟头防护等工程措施,建立起高沙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推进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推进街河并行,做到水面可观、水体可亲。结合引江河二期工程建设,沿引江河岸线建设200米绿化带,长江大道与河道之间形成广阔的隔离带,加强滨水地区、引江源头保护,整治长江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及周边生态湿地。

  与此同时,泰州市还以实行最严格制度为核心,构建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总量“三条红线”。严格河道蓝线管理制度,《泰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中划定22条河道的起止位置及管理范围,禁止实施影响行水蓄水能力、工程设施安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河道管护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河长制管理办公室,将推进河长制工作列入市级对县区的考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村庄到城市,从水库到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给生态、生活悄然带来变化。伴随着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开展,以水系为脉络的现代城市生态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带领泰州走上稳步推进、全面提速的发展之路。

  传承治水文化 让城市生态更优、品位更高

  哺育世代泰州人的凤城河,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完整、水系活、水质好的千年古护城河,现已发展为以古现代水利工程、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和古典园林群为特色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近年来,畅游凤城河已经成为泰州群众喜爱的一项健身活动,当地又引入竞赛项目,举办全国公开水域游泳系列赛。

  3年来,泰州构建起“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及发展长效机制;实施水文化品质提升工程,拓展现有水文化内涵,注入现代水利文化、海军红色文化、古老盐运文化等元素;建设亲水平台,打造亲水休闲路线,使“亲水、爱水、惜水、护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打造“文化慢生活的水城品牌”。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为泰州绿色发展筑牢了有效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试点期间,着眼于符合城市实际和特点的关键技术研究,泰州积极推广水利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全面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在高新区打造水资源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引入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区内雨水利用率达到4%,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进一步彰显了泰州生态名城特色。

  落实经费保障,拓宽投入渠道。拓宽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饮用水、污水处理、水生态开发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形成市场化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2015—2017年,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完成投入67.01亿元,其中新增投资13.29亿元,其余资金均已在政府各项规划、行动计划等渠道落实。

  实行重点突破,打造工程示范。通过开展相关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将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目前十大示范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引江河二期、卤汀河、泰东河整治工程等已完工,碧水环城文化提升示范工程、周山河新城水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凤栖湖水生态示范工程等在原定实施方案内容基础上又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和深化水生态示范效应。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将水资源、水生态和节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在泰州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泰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题”和“水美泰州”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泰州市中小学生书信大赛”,与水文化研究会等联合举办“水美泰州”摄影大赛,开展“水生态泰州”专题调研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做到面上宣传与重点对象宣传、自身宣传与媒体宣传、政策宣传与案例剖析宣传的“三个相结合”,形成社群有活动、网站有文章、微信有互动、征文有奖励的“四有”建设氛围。

  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泰州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全面开展五大体系构建、八个方面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和十个重点示范工程打造。“江淮安泰、清水利民”的泰州水利现代化愿景逐渐显现,一座水清、岸绿、城美、人和的水韵新城正在由梦想走进生活……

  周华 朱鸿宇 徐秀丽 杜鹃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