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新华时论:别让畸高学区房挫伤百姓幸福感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 媛   2017-12-26 07:07:00

  一则“南京9.6平方米最小学区房总价76万元成交”的新闻,这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刷了屏,高达7.6万元/平方米的单价让围观群众纷纷开启“吐槽模式”:这76万元买下的哪里是一座房子,分明是名牌小学的一个座位、一个学位;每平方米7.6万元标注的根本不是房子的价格,而是名牌小学的“入学价格”。

  放眼全国,这样的“畸高学区房”并非南京独有:“北京仅10平方米不能住人的‘学区过道’叫价150万”“杭州购房人看一次就定了10万元每平方米的学区房”……很多人啧啧之余似乎想不通,那些外表看起来破旧不堪、走进去就想扭头的房子,缘何一挂上“学区”两个字,就摇身一变,身价百倍?

  显然,学区房首先是“房”。山顶上小屋的绝对海拔显然高过平原上的高楼,一个地方的房价居高不下,学区房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因此,平抑学区房价格,首先要遏制楼市价格的过快上涨,而楼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去除住房身上的其他属性,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本质。说到底,强调房子的居住定位,就是要对现有的房地产价值体系进行解构,强化居住功能在体系中的地位,平抑附加价值带来的溢价,消除资本逐利和投机心理造成的价格虚高。正基于此,政府的行政调控手段可让一级市场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能在二级市场淡化对房产“金融价值”的预期。

  人们对学区房趋之若鹜,更为实质的因素是它有“学区”,所在学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寡决定了它的价格。因此,平抑学区房价格,归根结底要靠消除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剔除“绑”在学区房身上的其他属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天价学区房”的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马太效应”让好学校和学区房形成预期自我实现的封闭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在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上苦下功夫:硬件上统一建设和配置标准,取消实际存在的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软件上推行师资定期轮换制度,缩小各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积极探索实践就近入学,引导社会理性看待教育资源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大力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育发展模式。

  不过,价格上的“环”易破,心理上的“结”难解。家长望子成龙之心和“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仅靠宣传引导并不能有效纾解。对政府和社会来说,莫让畸高学区房挫伤百姓的幸福感,更需要让每个个体都能看到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价格畸高学区房刷屏留给我们的启示。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