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新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赠120余件文物史料
中国江苏网讯 默哀过后,警钟长鸣,唯有正视历史,才能继往开来。12月13日下午1点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史为鉴 警示未来”——2017年文物史料捐赠仪式。交汇点记者在现场获悉,此次纪念馆将接受来自日本、德国以及中国沈阳、南京、台湾等地人士捐赠的120余件文物史料。
捐赠仪式还未正式开始,但交汇点记者已经在现场的陈列区看到,这里有侵华日军战争期间使用的啤酒瓶、手雷、弹壳等。历经战火、饱经风霜,这些珍贵的文物史料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历史,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
捐赠仪式现场,记者看到正埋头整理史料的张定胜,他是南京保卫战站迹寻研团团长。他告诉记者,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铁丝网、迫击炮引信、弹壳、地雷引线等物品,均在南京紫金山现场发现,为南京保卫战紫金山战斗的珍贵遗物。
80年前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在南京创建安全区,保护与救助了20多万南京难民。今天,在捐赠仪式现场,拉贝先生的曾外孙克里斯托弗带来了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使用的官印、钢印等四样珍贵文物,并进行捐赠。克里斯托弗先生说,如果曾外祖父知道自己把这几枚印章带给南京人民,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跟随南京审判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之子石南阳一同“回家”的,是四枚印章。石南阳在现场介绍,这是父亲石美瑜在南京审判日本战犯死刑判决书底稿上使用的印章。“2004年曾向纪念馆捐赠了父亲自存的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判决书底稿,今天,我将这枚原本跟判决书'相伴'的印章,交予纪念馆保管。”石南阳在现场表示。
日本友人大东仁,现场展示并捐赠了大屠杀期间的日本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为日本“庆祝大屠杀”而作。大东仁为日本圆光寺住持,自2005年起,受纪念馆委托,在日本搜集相关证物,搜集过程十分艰难,还经常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非难和舆论压力。他先后为纪念馆征集文物1200余件,此次又捐赠物品11件。
同样来自日本的友人还有日本云翔寺住持一户彰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多次来宁参加和平法会。捐赠仪式现场,他介绍且捐赠了3枚日本上海派遣军纪念币,他说,纪念币所用的银,是日本侵略时从上海、南京掠夺而来的。
美籍华人鲁照宁自2004年起便在网上不断搜寻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料、文物,先后13次到南京捐赠文物史料。连同这次,他帮纪念馆征集藏品2000余件。在这次捐赠的物品中,由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编印的《JAPAN’S WAR IN CHINA》(日本在中国的战争)的合订本,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9年12月底的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抵抗,内容较为少见。他捐赠的1938年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发行的《日本的侵略与世界舆论》书籍,记录了1938年9月16日中国大使顾维钧在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九国代表的发言,其中涉及日军在中国使用毒气等内容。
此次捐赠的除了书写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有充满现代表达的作品。美籍华人唐丽娜捐赠了一幅油画,她说,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源于一位战地记者的回忆。落着眼泪的女人是一位慰安妇,其身后是南京被攻陷的悲惨场景,一旁无助哭泣的是一对刚刚失去父母的孤儿。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郭必强研究员评价说,这批文物史料来源广泛、内容丰富,是纪念馆研究和展示这段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