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历史或许沉重,但铭记和反思能迎来谅解与和平!外国留学生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付岩岩   2017-11-08 22:39:00
 
留学生参观《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临时展

  中国江苏网11月8日讯 对于许多年轻的外国人来说,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80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或是书中的一个冰冷的数字30万,或是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的悲情画面,让人唏嘘却并只是碎片化的记忆,直到走进纪念馆,许多人也才真正走进了这段历史。

  11月8日,12名南大外国留学生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临时展,并观看纪录片《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留学生参观《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临时展

  不再是冰冷的数字30万,而是一个个个体的遭遇

  12位留学生分别来自马来西亚、美国、菲律宾、巴基斯、德国、挪威、韩国,在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拼命调动着自己关于南京大屠杀残存的记忆,却发现除了一串冰冷的数字30万外脑中空空荡荡。直到他们看到《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临时展上的老照片,看到照片上战火中似乎能烤着眉毛的焦土和焦土上的尸体。

  来自德国的blanca(马乐)是第一次来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她告诉记者她是去年来中国留学,才知道南京大屠杀,此次参观让她感受到南京大屠杀不再只是书上那个冰冷的30万数字,而是被刺刀杀害的人们流出的鲜血,是在日本兵的围攻下无路可逃的中国妇女脸上痛苦的表情。

  来自韩国的姜哈娜2014年来南京读高中时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惨案,姜哈娜回忆那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那天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到操场集合,她站在操场上,听到空中想起凄厉的警报声后,问旁边同学才知道这段历史,

 
姜哈娜在照片前无声而泣

  后来了解的越多对那段历史感受越真切,姜哈娜在展览中看到一个三岁的孩子被日军枪杀在乱石堆里的照片时无声而泣,“这张图让人深切感受到一个个的个体在那场浩劫里的遭遇,感受到空袭时飞机在头顶上昼夜不停轰鸣的恐惧。”

 
来自马来西亚的黄臻绫与她印象深刻的照片合影
 
来自巴基斯坦的水博与他印象深刻的照片合影

  当记者提起纪念馆的那个“12秒”角落时,两位此前来过纪念馆的留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知道这个角落,每隔12秒,一滴水就从高空落下,掉进黑色的“水面”,这意味着,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在那场持续6周的浩劫里,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并感慨提起南京大屠杀,谁都知道有30万遇难者,可很少有人清楚,在那场持续6周的浩劫里,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让30万遇难者的遭遇回到每一个个个体的遭遇,那一刻,30万变得那么具体,又那么心痛。”

  感受到和电影《金陵十三钗》不一样的历史时空,最爱紫金草徽章

  在问到什么时候了解到这段历史时,来自菲律宾的kevin(蔡凯文)惭愧的向记者说抱歉,说他是在课堂上看电影《金陵十三钗》才知道这段历史,此前他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就停留在电影中,“一个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和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这是我对南京大屠杀惨案仅有的印象。”

  Kevin说这次参观,看到展览馆里展出的一张张惨烈的历史照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亲身讲述,让南京大屠杀惨案变的具体,而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到纪念馆时收到的紫金草纪念勋章。当记者告诉他紫金草又名二月兰,是南京常见的一种花,这种紫色的小花见证了1937年日军的残暴,是二战结束后,一名叫山口诚太郎的日本军人因对战争恶行心怀愧疚,将花种带回日本,并取名为“紫金草”,去世前还告诉儿子,每一朵花的背后都有一个冤魂,要让所有看到花的人铭记,残忍的侵略绝不能重演,后来纪念馆把花朵做成了徽章时,Kevin说“历史或许沉重,但只有铭记历史并真正反思,才能真正迎来谅解及和平。”

 
Robbie(罗豹)与他印象最深刻的照片合影

  来自美国的Robbie(罗豹)在他13岁那年,从书上了解到南京大屠杀,他告诉记者这一天的参观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展馆里一幅欧美人士救援难民的照片,“和平不是一场杀戮背后化不开的仇恨,也不是任由其被遗忘而袖手旁观,它该是铭刻历史细节,反思战争、保留善意。”

  留学生谈和平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付岩岩/文 冯晓丹/摄 曹羽/制图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