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2”新模式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中国江苏网11月6日讯 村级财务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各地一直都在摸索。如今,在这方面,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迈出了坚实步伐,探索出了一条村级财务监管“1+2+2”新路。
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下半年,淮阴区委开展首轮巡察,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白纸据”、报销及资金支付程序不规范等共性问题。虽然新渡乡不在首轮巡察之列,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委巡察通报,主动对接区审计局,对全乡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全面“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总结和探索出村级财务监管“1+2+2”新模式,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明晰“五方”职责,理清责任关系
“1+2+2”新模式是指一个主体、两方代管、两层监督。“1”即一个主体不变,保持村集体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坚持村集体是村级财务管理和决策的主体。“2”即两个代管,乡镇财政所代管村集体资金,第三方会计机构代理村集体记账。第二个“2”即两层监督,一是农经站专职监督,负责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二是乡纪委负责再监督再检查,实现监督全覆盖。
再造“四步”流程,保证监督到位
在实际操作中,新渡乡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村级财务“一报三审”工作流程。村会计按照村级财务制度将月收支凭证、原始票据统一汇总后,于每月25日、26日集中报乡农经站。乡农经站对村上报的财务资料进行初审,对符合要求的予以签字确认,对不符合规范的,退回要求整改补齐手续。次月3日、4日,第三方对村上报的财务资料进行再审,对符合要求的,由第三方盖章后转交乡财政所,对疑难问题则建议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农经站、财政所、各村、第三方进行“四方会办”,对会办没通过的责令整改后再会办,情节严重的交由乡纪委分类处理;乡财政所负责终审,并拨付相关资金。报账支付流程结束后,第三方负责建账归档并于每月10日前出具各村财务状况表,督促各村会计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在每月10日举行的党群议事会上进行公开,接受监督和质询。
解决“三大”问题,实现阳光运行
村级财务第三方监管制度实施至今,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新渡乡村级财务第三方监管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市领导先后赴新渡调研,市纪委主要负责人评价新渡村级财务监管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又一个“阳光扶贫”式的创新。一是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账目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科目设置更加科学明细,“白纸据”已完全杜绝,每笔支出均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所有收入24小时内入村集体账户,所有支出均通过银行打入收款人账户,基本实现非现金结算。二是村级财权得到有效制约。引入第三方后,新渡乡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实现流程再造,各方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第三方做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明显违纪违规嫌疑,将线索移交乡纪委,乡纪委对线索进行分类处理。截至目前,第三方移交有效问题线索4条,乡纪委问责责任人2人,提醒谈话2人,有效遏制了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减少了信访隐患。三是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第三方对村级账目合理性及可否入账进行把关,并独立对村务、财务情况作出解释,出具由其背书的审核报告,避免了村会计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提升了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初步统计,群众因村级财务监管不力造成的信访同比下降23%,村干部因违规违纪被立案处理的人数从去年的7人下降到今年的3人,被问责人数从去年的16人下降到今年的8人。
下一步,新渡乡将持续坚定不移探索村级财务第三方监管“1+2+2”模式,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及发挥放大效应两方面着手。扎紧制度笼子,增强第三方监管模式的规范性和可复制性,为“1+2+2”模式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经验。同时,推进村级财务监管模式与农村基层党建、扶贫开发、挂钩帮扶等工作相融合,以财务监管工作撬动村务更加规范运行。
孙雅媛 蔡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