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光荣创新光荣成时代风尚
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伺服机构总装测试部装配调试工王南石,党的十九大代表、南通双莲纺织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李兰女,21日走进新华报业全媒体访谈节目“党代表面对面”北京演播室,与主持人探讨“如何传承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不忘初心,精雕细琢不留遗憾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来自劳动一线的党代表,听到这段表述,你们有何感受?
王南石:听了这句话,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员工,我深受鼓舞,因为我们的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敬业、专注、严谨、卓越,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
李兰女:听到报告中提到“劳动光荣”,我心里热乎乎的。当时在会场,我带头鼓掌,都不想停下来,为我们广大的工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专业敬业、持之以恒、力求创新、精益求精。
主持人:王代表参加工作30多年,李代表在一线工作也已18年。还记得自己刚开始工作时的初心吗?
王南石:我在航天战线从事装配调试工作,就是要把各种零件组装在一起,不能有一点差错。我的初心,就是努力把工作做好。
李兰女:我进入南通双莲纺织有限公司时,只有19岁。初入岗位,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实战的能力只能恶补,边听边看,不懂就问。一位前辈说,这个女娃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厚脸皮”。我觉得“厚脸皮”对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在经验慢慢积累以后,就是要不断学习。5年左右时间里,我一直在自学考试,也取得一些成绩。我的初心,应该就是尽心尽力,留下足迹,不留遗憾。
关注细节,“小改小革”作用大
主持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王代表,您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王南石:创新要从细节入手,以问题为导向。西方有句俗语“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中”。工作当中一定要静下心,关注细节,才能把“魔鬼”找出来,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我们有些产品需要不断研磨,以前全部靠手工,一天下来,工人的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后来我们到市场上买材料,不到半年时间,研制出机械研磨机。研磨机运用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效率提高一半以上。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创新的点很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主持人:李代表,您又是如何在岗位上坚持创新?
李兰女:创新无大小。我们的创新,更多是“小改小革”,但都非常实用,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纺纱机器24小时运转,其中一个隐蔽的零部件极易损耗。它一旦坏了,就会出现次品,造成经济损失。后来我们研究发现,零部件坏了,生产速度就会变慢。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研发出报警器,一旦纺纱机器运行速度慢下来,就立即报警,避免损失,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劳动光荣,干好小事成就大英雄
主持人:两位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请问你们如何带好新人传承技能?
王南石:带新人,要有一颗“品质心”。陶行知说过,“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学技术,先学做人,要懂得付出和奉献。
要做一个好工人,必须静下心来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用知识去指导生产。工作30多年,我一直坚持做笔记。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要记下来,不断积累。遇到相似问题,翻翻笔记,作为参考。
主持人:李代表,您觉得年轻工人有什么需求?
李兰女:很多新人渴望得到再教育再深造,但面临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时间和费用不足等问题。政府和企业要多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主持人: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需要做什么?
王南石:首先要在宣传上下大力气。不仅要宣传劳模典型,还要宣传普通劳动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李兰女:十九大报告关注劳动者,本身就营造很好的气氛。更好地营造劳动光荣风尚,还需要国家、工会、企业共同努力。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我相信尊重劳动的氛围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一线劳动者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王南石: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我们工人也是责无旁贷。
李兰女:小事也能成就大英雄。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这就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