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抒怀: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中国江苏网10月18日讯 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四个“国家扶贫日”。“精准扶贫”的话题,引发多位奔忙在扶贫一线的十九大代表的深切共鸣。
输血+造血,推动“老区”变“新区”
十九大代表、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曾在黄桥镇蹲点开展扶贫工作,他深深感到,扶贫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即经过前几轮帮扶,稍有条件的村集体和个人都陆续脱贫解困,而越到后来剩下的“骨头”越难“啃”。
张育林说,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群策群力,打好“组合拳”。“泰兴的选择是完善机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把加快黄桥老区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一镇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推动‘老区’变‘新区’。”
精准扶贫,首先需要“输血”。泰兴以“市领导挂薄弱乡镇,机关部门(单位)、企业和乡镇帮薄弱村,党员干部扶低收入农户”的形式,开展新一轮挂钩帮扶。具体帮扶中,各帮扶单位定对象、定项目、定责任人,一户一户地帮,一村一村地扶,充分发挥其在精准扶贫中的职能作用。2016年以来,96个挂扶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164.47万元,为经济薄弱村实施增收项目7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8个;帮扶企业投入资金746万元。
组建招商小组,筹划建设标准厂房,启动电子商务、物流、设施大棚、畜禽养殖等项目……今年,泰兴市新街镇野肖村动作频频。过去该村因为交通闭塞,长期陷入发展困局。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前,野肖村集体收入还不足2万元。如今,出入野肖村的道路越来越好,市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帮扶力度也更大了。“脱贫不能‘等、靠、要’,关键还得靠自己。”野肖村党总支书记肖建林说,该村将借势抢抓项目建设,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力争早日脱贫奔小康。
扶贫攻坚政策,犹如春风,唤醒了贫困群众心底的希望,也激起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激情。
创新思路,邮路变身“富民路”
“每到八九月份,只要一看到包裹上有类似‘定点协助’的字样,我们就知道这准是陕西寄来的红富士啦!”十九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扬州市分公司杭集支局投递员顾松学,是一名三十二年如一日“在路上”的乡邮员,而近些年,邮路拓展为“扶贫路”的变化,让他感触颇深。
他说,近几年他们邮政公司陆续与陕西、湖北等地的农村“帮扶结对”,将当地滞销的苹果、橙子、猕猴桃源源不断地运往扬州,不仅为陕西、湖北等地的贫困果农带来增收,也为扬州市场贡献了更便宜、更新鲜的水果,“我们会为这些‘扶贫水果’开辟绿色通道,一般4天到的,3天就送达,运费也给予减免或优惠。”平均每年,从陕西、湖北等地运往扬州的“扶贫水果”不下4000箱。
顾松学和同事们还经常在走街串巷运输包裹的过程中,及时寻找需要帮助的“扶贫对象”,“杭集镇新联村有一户贫困菜农,每到夏天,八九亩的韭菜收割下来,无处销售,只能眼睁睁看着放坏掉”。今年夏天,顾松学为这户菜农“牵线搭桥”找到买家——杭集小学,一把把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通过顾松学的电动三轮车,运进杭集小学食堂。
“真脱贫”,才不会让贫困扎根
十九大代表、连云港市赣榆区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扎根乡间近20年,让曾经的穷村蜕变为如今富裕和谐的经济强村和省级文明村。
钟佰均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精准扶贫”时,强调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他认为,“真脱贫”这三个字至关重要,“脱贫之后不能返贫,不能光靠政策脱贫,要真正脱贫,长期脱贫,必须要有一整套长效的帮扶机制和措施。”
钟佰均介绍了自己村的一些探索,针对贫困户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帮扶,提供就业岗位、创业机会。“有创业能力的,我们给予资金上的担保和帮扶,鼓励他们搞养殖、开店;缺乏劳动技能的,提供公益性岗位。针对最为困难的群体,则发动村里的大户一对一帮扶。”钟佰均自己就结对帮扶3个贫困户,其中有两个是孤儿,钟佰均将承担他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学费。
“要解决村里的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必须做大。”钟佰均介绍,村里一位陈姓村民肝癌去世后,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村集体掏钱为他们盖起房子,“让最困难的群众都能住上楼房,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梦想。村集体来建,贫困家庭脱贫以后,有能力了,就可以分期分批偿还建房款。”
“农村的精准扶贫下一步怎么推进,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能掉队、一个人不能掉队,农村低收入群体如何保障……怎么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这些都是我最关心的。”钟佰均说,希望十九大带来更多好政策,希望未来五年,农民的收入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大病医保报销比例能进一步提高,让农民看病花更少的钱,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还希望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到好学校。解决好医疗、养老和教育这三大方面问题,就可在农村斩断穷根,在扶贫的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实业扶贫撬动发展活力
一周前,红豆集团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对获得这一荣誉,十九大代表、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集团作为扶贫攻坚重要实践者和引领者,始终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在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勇担社会责任,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激励和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
这次颁发的奖项,题眼在“精准”。红豆集团在长期扶危济困中一直力求精准。2014年启动的公益项目——全国红豆村统筹共建,着重提升这些地处西部山区、经济落后村庄的造血能力。“我们通过村企党建共建,以文化创意、文化共建支持红豆村发展,不仅撬动红豆村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村企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企业扶贫,实业是抓手。江苏省重点援疆项目、新疆红豆服装有限公司2015年在霍尔果斯落户,这是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援疆”要求的重要举措,为当地提供至少500个就业岗位。实业扶贫有利于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通过产业转移带动更多社会就业,以精准举措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红豆集团扶贫工作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发展好企业、服务好社会,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周海江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月飞
仇惠栋 王梦然 汪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