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24家报社社长总编上演“头脑风暴” 听听这些大咖怎么说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作者:张可 徐昇   2017-10-13 08:52:00
 
年会高峰论坛现场。
 
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右)向下一届年会主办方新消息报常务副总编张虹(左)移交主办权(印章)。

  昨天上午,在简短的年会开幕式之后,以“创无限融精彩”为主题的总编辑高峰论坛精彩登场,来自24家都市报的社长、总编辑和资深媒体人经验交流不断、思想碰撞不断,共商整装突围之路,谈“创融”发展之道。论坛上公布了下一届总编辑年会将由新消息报承办。

  扬子晚报记者张可徐昇/文范晓林吴俊/摄

  谈品牌

  做大品牌,有优势更要有必胜信心

  在互联网时代,晚报、都市报等传统媒体怎样不断地发展?钱江晚报常务副总编冯晔给出了他的观点,就是“做大品牌”。最近冯晔去英国走访了《泰晤士报》等世界知名的老牌报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我们和自媒体、门户网站相比有种种局限,但我们也要看到,作为省级都市报,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

  他举例说,省级晚报发表的舆论监督新闻往往都会受到社会公众的强烈关注。因此,在转型升级中,晚报人要有必胜的信心。“信心的基础,就是省级晚报都市类媒体作为一个地区传统报业中的门户报业、门户新媒体,这个地位毋庸置疑。”而巩固、提升品牌的直接方法就是不断通过组织、参与各类活动来扩大品牌;通过为读者不断推出线上线下的产品,来包装、提升省级晚报都市报品牌。

  新安晚报总编辑丁传光也认为,在融合发展中“立足本地”、“守好报纸”是必须坚持的前提。“如果丢掉了报纸、丢掉了品牌,你就一无是处。”他强调,省级晚报都市报只要立足本地,做网站也好、客户端也好,微博、微信也好,要做就要做到本省“老大”。

  谈内容

  不忘初心,推出引领时代的新闻产品

  西海都市报总编辑李军认为,有思想的新闻内容任何时候都走在时代前列。“我们要精心用省级晚报、都市报长期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来生产别人生产不了、或者别人只能进行粗加工的新闻,因为这是我们的长项,是我们的专业。优质的内容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都是受欢迎的。”李军说,晚报、都市报的新闻产品要体现新闻的深度与广度,利用精细化、专业化特点,把新闻做深、做透。“现在很多新媒体实际上就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我们才是真正的新闻生产商,我们有责任真正地引导社会舆论,也有能力生产出有思想的新闻。”

  “我想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当记者时,每天上班都到晚,记得第一次去我爱人家吃饭,刚进门就接到部门主任打电话,叫我采访出一个稿子,只能马上就走,爱人家里人还不理解。”钱江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冯晔也说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晚报都市报茁壮发展的年代,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好像生活最大的快乐就是生产新闻产品。“而当下在媒体融合的大船上,也要有这种精神,无论是手机客户端、还是报纸,一定要有优秀的产品。”

  “坚持壮大原创内容,公信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大河报社社长王自合表示,大河报从2010年介入媒体融合,到2013年建立微信微博,在媒体融合的路子上起步不晚,但在转型前期内容生产受大环境影响,在标题制作、内容选择、表现形式应用上都偏向于迎合互联网。但时间一长,才发现这种做法根本不是主流媒体应该选择的路径。因此,从这两年开始,大河报内容生产回归媒体价值本质,注重生态建设,坚守媒体的责任。

  谈创新

  除了报纸,我们还会直播还有网红

  创新,是晚报、都市报这艘大船航行下去不可或缺的动力。钱江晚报常务副总编冯晔介绍,钱江晚报近年来大的互联网创新活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今年8月份他们还在北京搞了新产品发布会,推出机器人记者等一些创新产品。

  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张茧认为,晚报、都市报在新媒体时代要不断打造更符合自身定位、更精准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同时,打造线下的品牌营销活动。近两年,该报的线下活动都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并和读者进行互动。比如,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线下徒步活动,部分读者在徒步过程中设计情节,向女朋友求婚,并通过视频直播、航拍等多种新媒体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再如,汝城温泉开发,举办新丝路模特大赛等。今年,三湘都市报还尝试互联网电商,与湖南鄢陵县合作推广黄桃,开发“淘桃”移动端线上平台。

  新消息报常务副总编张虹介绍,新消息报在2010年加入了全国第一批媒体微博行列。现在只要打开新浪微博,注册地是宁夏,首页就会显示新消息报。而在今年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新消息报则通过新媒体的精加工,做到了让读者躺在床上阅读,就能全方位了解这处世界文化遗址的历史。

  谈融合

  报纸不止新闻,还是综合服务供应商

  在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张茧看来,当下的记者不再是一支笔、一部相机式的报道新闻。“融合”在今天的新闻行业中无处不在,而各大省级晚报、都市报,也在源源不断地推出融合产品。

  新安晚报总编辑丁传光介绍了平台构建上的经验。“我们利用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安徽网,成立了双微服务中心,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编辑官微官博等定制服务。”

  而西海都市报总编辑李军则介绍,西海都市报根据政府和企业的需求精心策划,让政府和企业形象推广出去。“如今受到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影响,他们的需求也进一步升级,只要我们能抓住他们的‘痛点’,摸准脉搏,就可以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他们满意、报社有收益的传播方式。”

  咱东道主扬子做了啥

  “紫牛新闻”精彩亮相3个多月

  每周都有2到3篇百万级传播原创新闻

  作为此次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的东道主,扬子晚报又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

  今年6月28日,扬子晚报推出了原创新品牌产品“紫牛新闻”。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介绍说,近四个月以来,紫牛新闻的内容在全平台传播,其传播率达100万以上的作品每周有2至3篇,有两次冲到当日新浪热搜榜的第一和前三。中宣部阅评最近还专门对扬子晚报的一篇紫牛新闻的文章提出专题表扬。

  王文坚认为,原创优质内容的市场潜力巨大。他引用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论断——互联网的下半场就应该是内容产业的系统重装。因此,“在目前自然媒体不能首发新闻的背景下,内容行业的机会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扬子晚报也在与政府合作上寻求新领域的突破。今年1月,江苏政务服务网上线试运行,在该网上,所有的部委厅局都已入驻,可满足全省居民全部的政务办事需求。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赋予了扬子晚报拥有政务服务网的发布权,也就是说,全部信息由报社来发布,其中就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王文坚认为,晚报、都市报是最具有市场基因的媒介,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中会遇上转型期的种种困难,与市场的对接有“失灵”的现象,除了话语表达方式的失灵,还有渠道失灵的因素。针对这一形势,王文坚认为,一方面要抓住政府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尝试在市场格局中突围。扬子晚报对此的解决方式是与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合作。

  王文坚介绍,最近上线推出测试版的“扬子头条”APP就是与上海东方网合作,完全采用“千人千面”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每一名用户推送他最关心的新闻信息。目前,扬子晚报已经把新媒体频道内容的维护下放到各个部门,纸媒与新媒体一体化运作,打通考核,树立更加清晰的目标感。

  “创无限,融精彩,晚报都市报的融合转型过程虽然可以逶迤,但目标和使命必须通达!”王文坚说。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