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镇江:牢记嘱托,全面擘画“强富美高”新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10-11 07:07:00

  一个古老国度,屹立世界东方,这是自信而伟大的中国。

  一座江南名城,盘桓华东腹地,这是秀美而富饶的镇江。

  “镇江很有前途。”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行全面考察后,对镇江深情寄语。这一简洁而有力的话语,承接了这座城3000年的历史底蕴,开启着这座城蓬勃而广阔的光辉未来。

  历史的荣光与现实的奋进,在这里交汇。时间跨过近三年,318万镇江人民,将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植心底,在早日实现“强富美高”新镇江的目标引领下,上下一心、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飞速进展。

  沧海横流,风正帆悬;只争朝夕,奋力争雄。全面发展、民生为本、创新引领、生态优先……每一个前行的动作“要领”,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

  悠远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广博深厚的底气,四通八达的地理“要塞”给予得天独厚的优势,“城市山林”的锦山秀水孕育自然灵动的风姿。镇江,在这个澎湃的时代,在这个转折的关口,正在擘画一个绿色、谐美、恢弘的前程。

  产业富民——现代高效农业“鼓起”农民口袋

  四季春农业园原来的6亩草莓大棚,现已扩展升级为核心面积200亩的特色农业旅游采摘区,建设了高架草莓采摘园、百亩葡萄采摘园、千亩蔬菜种植基地等,带动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时代楷模——赵亚夫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作为一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农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好转型发展之路,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让农民得到更多好处,考验着地方的发展智慧。

  农业转型,现代化是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现代化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这一环环紧扣的重要论述,凸显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时间走过近三年,习总书记在镇江考察过的农业产业也发生了变化。在世业镇先锋村四季春农业园内,一串串晶莹剔透如桂圆般大小的葡萄缀连在密密匝匝的藤叶间,玲珑可人。走近看,这个葡萄大棚与传统大棚不大一样——个头足足高出了半米。

  一个细节,背后是一个发展新思维、农业新模式。世业镇党委书记王志坚说,当年习总书记视察世业洲时,特别关心农业及富民问题。如何让农民不离开土地,实现高收益?我们想到了给农业插上旅游的“翅膀”,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架高葡萄大棚,就是要让游客在游览采摘时不用“低头弯腰”,更加舒心舒适。

  “6个品种的葡萄、2个品种的草莓、3个品种的桃子,还有梨子……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摘,高峰时,每天有300人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葡萄园亩产效益从每亩四五千元上升到1万元,草莓亩产效益从每亩2万元上升到5.5万元。”王志坚说。

  镇江农业转型的先进案例,被列为样本走向全国视野。9月16日,《新闻联播》头条“迎接十九大特别报道还看今朝”系列报道江苏篇,以“我们靠现代高效农业致富”为题,反映了江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彩实践。这次新闻报道中,镇江农业科技专家赵亚夫多次“现身”。

  当年,正是在四季春农业园大棚内,赵亚夫因为在科技兴农、服务富农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受到了习总书记赞扬。赵亚夫清楚地记得,习总书记称赞“现代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求镇江一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两年多来,习总书记走过的世业镇,已引进6个高效农业项目,农业技术人员带来了更多实用的先进技术,此外,镇上又相继推出了开心农场、开心乐之岛主题游乐园等大型旅游体验项目,高效农业与旅游业互融共进的发展模式让“富民效应”不断显现。2016年,先锋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2.2万元,为全镇第一,致富路上努力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整个镇江市的农业发展也更上层楼。去年,该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2.64亿元,过去5年平均增幅达14.8%,增幅列全省第4位;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214元,年均增幅12.1%以上,增幅居全省前6位,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高效林业、休闲农业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逐步成型。全市茶果花面积发展到3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8.9%,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8家,“镇江江蟹”“金山翠芽”都有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一系列数据表明,高效农业成果显著、新型业态蓬勃兴起,成为支撑农民致富的重要力量。相关专家表示,镇江农业在苏南有特点、有基础,在未来的5年还会有更加长足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