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举办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为平台——乡土人才 香起来
中国江苏网10月9日讯 经过8个月的精心筹备,今天,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省的艺术大师、能工巧匠汇聚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上演最炫“民族风”。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观摩选手比赛,还可以近距离目睹各门类、各流派技艺大师的绝技绝活,感受历史经典文化的魅力。举办这次大赛,让优秀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是为了营造尊重乡土人才、关心乡土人才、爱护乡土人才的浓厚氛围。
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我省“两聚一高”新实践的重要力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我们既要有站在学术前沿、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领军型人才,也要有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拥有独门手艺的乡土人才。要建立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苏,是传统文化栖居的家园,是乡土人才成长的摇篮。我省每年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中,有138个乡土人才从事的传统工种,如紫砂陶制作、刺绣、印染、明式家具、漆器、木雕、核雕、彩扎(风筝、灯彩)、剪(刻)纸、面(泥)塑、农民画、玉雕、水晶雕刻、盆景制作等。全省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乡土技能人才总量达500万人,接近技能人才总量的50%。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土人才,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莉新,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等先后对乡土人才建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乡土人才作为三支重要人才队伍之一,注重保护和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围绕“让乡土人才香起来”,我省陆续制定了富民增收33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等,实施了包括举办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在内的一系列乡土人才工作举措。我省乡土人才系列关爱行动也陆续展开:实施百万乡土人才培训工程,建成乱针绣、蓝印花布、丝翎檀雕等7个乡土人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32名乡土人才获省技术能手称号,近1000名乡土人才荣获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近3000名,宜兴紫砂工艺高级技师夏淑君还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 各地创新实践推陈出新。南京市高淳区评选第一批“乡土专家”,给予奖励和定期疗养、体检;无锡出炉“太湖人才计划”2.0版本,对拥有本土技术的人才,参照享受江苏省“333”工程培养相应待遇;南通打造四大类乡土人才传统产业,建成七家历史经典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扬州创新举办“绿扬金凤”乡土人才众创大赛,提升乡土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传统技艺紧跟时代步伐。无锡惠山泥塑传承人匠心独运,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苏绣艺术家姚惠芬将苏绣精华继承传扬,首创全新刺绣技法“简针绣”;蓝印花布的守望者吴元新,1997年创办蓝印花布艺术馆,先后赴海内外展览30多次,接待中外宾客50多万人。朱军成、吕存、陈加国、钟锦德、张喜平等一大批艺术大师们潜心钻研,开拓创新。
乡土人才提升“中国乡土”品质,打造特色名片,发展特色产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400多家绣庄、8000多位绣娘绣出年销售额10亿元的大产业;宜兴丁蜀镇,10万工人每年用泥土抟出78亿元的销售额;南京金箔集团聚力金箔产业,金箔产品年销售收入80多亿元;东海水晶,20万产业工人每年给家乡带回100亿元收入。常州梳篦、兴化木船制造业、南通红木雕刻也先后规模化、产业化,不仅解决了乡亲就业,还成长为全国闻名的富民产业、优势产业。
目前,我省正在开展乡土人才摸底调查,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加强乡土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统筹考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在乡土人才的发现、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有的放矢制定政策,实行省、市、县联动,共同推进,让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多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本报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