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十九大代表风采-黑牡丹技术总监邓建军:“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蔡 炜   2017-10-04 06:29:00

  中国江苏网10月4日讯 走进常州黑牡丹集团邓建军科研工作室,墙壁上张贴的 “技术只有起点、创新没有终点”的大红标语格外醒目。当记者询问邓建军最新的技术攻关项目,他指着最新的成品检测线上的一台设备脱口而出,machine vision(机器视觉)。邓建军作为首台套顾问,参与这家国外设备制造商的研发,从原材料进生产线到成品出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检测和预警,打造智能工厂。

  1969年出生的邓建军,由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成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书写了一个“东方工匠”的传奇。

  邓建军第一次向洋设备“开刀”,还得追溯到1997年。那年,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引进纺纱设备。没想到,德国气流纺纱机的中枢系统——变频器烧坏了,整个生产流水线只得“罢工”。更换变频器,已成当务之急。可在当时,要想换一台变频器需9万元,不仅价格高,且订货周期需长达2个月。于是,邓建军带着他的科研小组大胆向洋设备开刀,用类似的国产变频器替代原件,仅花了两天半时间, 机器又正常运转了。当消息传到德国公司时,德国技术专家在震惊之余,还专程赶到黑牡丹查看设备,留下了“中国工人了不起”的赞叹。

  在生产线染浆联生产线现场,邓建军与技术人员蹲在机器旁,探讨提升彩色牛仔布的颜料配色系统染色方法、生产过程稳定性研究、计算机参数控制等等细节,“对于我们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知识和技术是创新的发动机和永动器,在当代全球纺织高新技术的舞台上,我们要用自己的中国功夫,书写出中国智造的东方传奇!”

  如何稳定控制牛仔布预缩率?这是世界级行业共性技术难题。记得那年盛夏,车间里接近50摄氏度高温,厚厚的工装,几乎让人窒息。为了攻下这个“山头”, 邓建军和他的团队苦熬了4个多月,经过无数次测试,把电子技术成功融入传统缩水机中,终于把牛仔布预缩率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自主开发的“染色机在线控制和检测系统”成功应用于所有染色生产线,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在接下来的400天里,他们又连续开发出了“染液组分在线测试与系统”、“染液添加控制系统”、“在线染液循环流量监控系统”和“自动助剂添加控制系统”等4项成套技术,每项都是业内首创。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共鸣。事实上,这正是黑牡丹常开不败的秘笈。通过开展柔性生产,持续“机器换人”,从纺纱、整经、染色、织造,到后整理,黑牡丹武装起了国内最先进的牛仔布全自动生产线。目前产品涵盖弹力、仿针织、功能型、麻棉、靛蓝染色布、染套色、彩牛、细支高密、涂层、印花深加工等系列,90%以上的产品已远销至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外商誉为中国牛仔布第一品牌。

  “过去靠员工经验操作,现在靠程序自动控制。”邓建军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一方面机械化代替人工化,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工艺流程自动精确控制,减少人为误差,提升产品品质,并减少能源的不合理消耗,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以整经机为例,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工序效率最低为30%,最高的时候达50%—60%。

  “对员工的体能要求降低了,但对他们的知识水平要求提高了。”从1999年以邓建军名字命名的“邓建军科研组”到2008年“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2011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成,直到如今成为江苏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邓建军以“专、精、创”的工匠精神, 开展“名师带徒”结对活动,通过传、帮、带和手把手技艺传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电气维修技术人才。高级技师姜永强在邓建军手把手教技术以及指导课题攻关的过程中,苦练技艺、大胆创新, 被评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轻纺企业十佳班组长”。

  “‘专’就是专业、专注和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精湛的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和沉淀;‘精’就是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精雕细琢、久久为功,才能实现技艺上的日臻完善;‘创’就是创新创造,是工匠精神的时代强音,工匠们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只有通过创新创造才能实现突破、成就梦想。”邓建军说。

  “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你要做的,就是奔跑。”这是邓建军最喜爱的一段格言。“作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要在技术创新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引领科研组团队继续攻关,我的设想是做标准化的研发工厂,我们掌握技术、工艺、品牌、设计、营销,带动更多纺织企业集体升级、共同攀登价值链高端。”

  黑牡丹集团的控股企业——常高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盛新表示:邓建军一直在奔跑,从一个技术工人起步,到现在的技术总监,行政职务不多,但他兢兢业业,深耕几十年,成为岗位成才的杰出典型。“钻、精、韧”的劳模文化与“专、精、创”的工匠精神,正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源泉。

 

标签:

责任编辑:费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