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长假8天里 这群江苏人依然在创新创业路上疾行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0-03 07:20:00

  让清洁能源“用得起”

  “十月金秋桂子香,龙腾马跃创新忙。”今年国庆恰逢中秋,双节叠加,又将喜迎“十九大”,令人神清气爽。在这加长版的8天假期里,有一群人依然在创新创业路上疾步前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协鑫集团的发展日渐驶入快车道。”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介绍说,在区域能源领域,协鑫利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储能、节能等能效管理系统,原创“六位一体”的能源微网方案,并在苏州协鑫能源中心开展工程实践,取得理想的示范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和“互联网+”智能示范工程企业。

  朱共山带领协鑫历经10年发展,依靠科技引领和自主创新,占据了全球1/3的多晶硅和1/4的硅片市场,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二。近年来,协鑫每年坚持拿出不低于3%的营业收入投入创新,取得各种专利发明、知识产权近2000项,十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协鑫还主导或参与制订3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形成了中国光伏制造行业全球领先地位,在2016全球新能源500强中排名第二。

  “眼下,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的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清洁能源。”朱共山表示。为此,协鑫率先在国内提出平价上网路线图,那就是到2019年,实现在中西部地区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与核电价格持平;在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降至0.5-0.55元/度,与天然气发电价格持平,真正把绿色能源带进百姓生活。

  国庆及中秋双节期间,朱共山将赴位于茫茫戈壁滩的新疆昌吉州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察看协鑫援疆的新能源、清洁能源一系列项目建设情况。

  “领跑”激光技术

  4年前,邢飞在南京创办了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正如“煜宸”的字面意思,邢飞对公司的发展怀揣期望:做世界激光产业中最好的。

  如今,中科煜宸已成为激光技术产业开拓者和领跑者:公司研发的大型送粉式金属3D打印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已应用到航空航天、核电领域,成为国内首家系列化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的高科技企业,填补了国内高功率送粉式激光增材制造装备产品的空白,也诠释了“厚积薄发”的深意。

  作为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邢飞对今年这个国庆和中秋“相遇”的佳节特别期待,他提前给公司每位员工父母寄出手写的祝福语和礼物:“感谢追逐梦想的同事们辛苦的付出,感谢同事们的家人背后默默的付出与支持!”今年36岁的他,打算花几天时间回老家沈阳看望父母,同时手机电脑继续“遥控”公司的发展运作:“家国同庆!国运昌盛百姓安康,自古都是不变的道理。”

  中科煜宸每年拿出业务收入的近50%用于公司科技研发,与国内4家知名院校建立了以“煜宸激光”命名的联合实验室。“作为科技型企业家,我们肩负社会责任:将宝贵的创新因子传承下去,为民族的创新发展添柴加薪。”邢飞说。

  “智慧交通”保出行

  “桥梁是公路的咽喉,其安全问题是国内外都非常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大跨度桥梁安全检测一直以人工方法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整体性和时效性差等诸多问题。”南京智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卫星说,智行抓住这个契机,研发了智能路桥监测系统,将无线传感技术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就好比为桥梁穿上了实时监控的“外衣”,可随时为桥梁做“体检”,为桥梁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这套智能路桥监测系统已成功运用在了锡张高速公路、南京滁河大桥、润扬大桥等项目中,通过无线传感器在桥梁的各个结构点进行布设。如果大桥上出现一些紧急突发状况,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通过监测平台给管养单位提供及时预警。

  从一家稳定安逸的事业单位出来自主创业,洪卫星带领团队一路拼搏,围绕智能交通传感设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已获12项专利,将南京智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锻造成一家年轻的高新科技企业。

  国庆前夕,洪卫星刚刚参加了在郑州召开的“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中心主任会议”,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南京,部署下一步工作。“我们将放眼国内外市场,在全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基于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芬兰、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企业、组织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不断挖掘国际化合作的深度,尤其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让‘智慧交通’为人们营造更加安全快捷的出行环境。”谈及未来,洪卫星信心满满。

  攻下无人机“蓝海”

  临近国庆节,南航在读博士、南京婆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昂和员工们更忙了:为买家作无人机产品演示,在各行业中联络销售代理……王昂说,不仅是现在,10月份的日程也是满满当当。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416室,90平方米的空间摆放着各式无人机模型。王昂告诉记者,预计在11月份,团队还将入驻紫金溧水创业中心,“同事们已连续加班了一个月,今年国庆又连着中秋,一定要让大家回去团聚一下。”

  王昂的团队都是80后、90后,他们想攻下工业级无人机的“蓝海”。王昂说,这种信心来源于研究团队近两年来打破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瓶颈。“现在市面上的无人机用的都是锂电池,在负载情况下,最多只能飞行30分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飞行控制、电力电子、能源管理等领域都有深入了解,企业本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从2015年9月份开始,王昂和南航大的跨学科团队,就开始了“油电混合无人机”的研发。

  经过两年努力,王昂团队研发的“油电混合无人机”产品更新了五代,成为全球待机时间最长的“产品级”无人机,最多可持续飞行4.5个小时。在民用方面,产品平台发布3个月以来,已经签约订单700余万元。

标签:

责任编辑: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