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时代楷模”为共和国庆生 —— 我把功勋写在你的大地上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10-01 07:08:00

  “时代楷模”为共和国庆生 ——

  我把功勋写在你的大地上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8岁生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每个人胸中都涌动着特别的情愫。我们采访了五位江苏“时代楷模”,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家国情,表达对祖国最深切的祝福。

  赵亚夫:为祖国富强而骄傲自豪

  开国大典那年国庆,赵亚夫8岁。游行的人群挤满大街,庆祝新国家的诞生。“那一天永生难忘。”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亚夫说,“我为祖国富强感到骄傲自豪!”

  这几天赵亚夫身体不适,天天去医院挂水。即使生病,赵亚夫仍念念不忘农业、农民。国庆前他原本没打算休息,要去戴庄,戴庄正在收稻子。“只要干得动,我还要继续带着农民干下去。”赵亚夫坚定地告诉记者。

  回顾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历程,赵亚夫总结说,自己一生为农民“爬了三次大坡”。第一次爬坡,是通过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他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贫富差异加大,二是集体经济困难。赵亚夫就通过“戴庄模式”实践,开始第二次爬坡,即实现“均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肯定了赵亚夫的探索方向,并提出了一个历史课题:不完全依靠国家补贴,让农民富起来,这就需要第三次爬坡。赵亚夫组建丁庄葡萄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农业的社会化生产。

  76岁赵亚夫告诉记者:“我一生为农民做事,就像热爱祖国那样热爱农民。国庆到来之际,我想说,祖国强大了!人民幸福了!民族复兴有望了!”

  吴协恩:治村如治家,家风传万家

  再过十多天,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就将赴京出席党的十九大。5年前,吴协恩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这5年村上缴税费增长37.01%,华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超9万元。

  当前,华西正在开展“双送”,即送知识、送健康,让村民“脑袋比口袋更富有”。华西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成立了全国首家村级文联,就是要让老百姓实现全面的身心健康。华西还在大力推进用人改革、制度改革、股份改革,通过“同工同酬、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让老百姓更有奔头。

  吴协恩从2013年开始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这些年上级批给他的奖金有1亿元,他全部留给了集体。吴协恩认为,学好老书记,就是要把他的思想、精神、理念,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可以终身。

  国庆日里谈国庆,吴协恩说他最大的祝福是国家富强。“一个个家庭好了,整个村子也好了;全国的村庄都好了,那我们国家也就好了。华西村还要为此继续努力奋斗。”

  钟佰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今年是建国68周年,十月份就要召开十九大,这个国庆节是喜上加喜。”时代楷模、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打算带领村干部走访慰问老党员,并到革命烈士纪念地重温入党誓词,过一个最有意义的国庆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钟佰均表示,“没有这个强大的国家,没有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村、我本人也不会取得这样的进步。”

  西棘荡村从一个贫困又尴尬的“胳肢窝”,变成工业经济强村和省文明村,得益于两次政策机遇。钟佰均说:“第一次是国家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西棘荡村开始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企业,农民人均收入2.2万元,集体收入200多万元;第二次是江苏省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西棘荡村开始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西棘荡村的发展史,也是钟佰均个人的成长史。如今,村民日子过好了,作为十九大代表的钟佰均却感觉责任更大了。“我们村正处在关键时期,有两块硬骨头最难啃:一块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还有一块是转变老百姓的传统思想。”他说,“位卑未敢忘国忧,只要在基层做党委书记一日,就要为百姓服务,为国家出力。”

  李银江:一听《歌唱祖国》就激动

  “前几天人在外地,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敬老院,要过节了。”时代楷模、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刚从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回来。

  “国家的发展,最终要看基层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李银江的热心肠在地方无人不知,他创办敬老院,视孤寡老人为父母,先后为60多位老人守孝送终。敬老院院中有院,设置孤儿院,收养了多名孤儿。

  敬老院大部分老人无儿无女,每到端午、中秋、春节,李银江夫妻都上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雷打不动。2016年起,夫妻俩干脆从家中搬出,住进了敬老院,把全部身心放在敬老院。“因为院里有70多位老人,其中12人半失能需要照顾。我们夫妻是尽义务的,不求任何回报。不只是国庆节我们会在院里过,所有节假日基本上都不会离开,更无法离开。”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每到国庆节,听到《歌唱祖国》,都会心潮澎湃。”不久前,李银江当选为十九大代表。他认为,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普通人把小事当作大事做,这就是为国家进步出力。

  田明:国家重视技能工人才有舞台

  临近国庆,有两件事情让时代楷模田明很是高兴,一是国际油价从50美元/桶涨到了59美元/桶,二是在云南读研的女儿与自己前后脚进了家门。

  作为江苏油田的首席技师,为帮助东北油企应对价格“寒冬”,从吉林到扬州,仅去年他就跑了20多趟。今年因东北下大雨,油井积水,田明才得空赶在国庆节前回了家,但整个国庆假期都将处于待命状态,东北那边随叫随到。

  个人成绩的背后,是整个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对技术工人的重视。田明回忆,1990年前后,国家开始进行相关领域的改革,工人成长通道不断拓宽。2009年,他获得中石化第一届技能创新成果一等奖,破格升为高级技师。2010年,由田明带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这对一线工人来说更是破天荒。

  田明常常想起4年前的国庆节,他连日奋战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选的答辩,最终捧回来唯一的一等奖。“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个国庆节,充满了奋斗与期待。”对于未来,田明信心满满,“我要再多出些技术发明成果,带出更多技术能人,为国家推动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