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服务业发展五年回眸:创新发展 服务民生 打造服务经济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聚力创新,服务民生,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年三大跨越 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大任务,并肯定了江苏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产业结构的思路和成效,要求江苏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上进一步起到带头作用。这既为江苏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为服务业更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因为每一项任务都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2012年,江苏省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6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6%,占GDP比重为43.8%。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719.4亿元,同比增长8.3%,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8%。近五年来,江苏服务业年增长率均超过年GDP增速,占比不断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高。从数据上看,实现了三大跨越。
2015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3万亿元,达3.4万亿元;同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比,全省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根本性转变。
2016年,江苏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3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9.2%,增速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4个百分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1%,占比首次超过50%,服务业首占“半壁江山”。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这一趋势不会改变。
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访谈时曾指出,经济服务化和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增加值占70%左右,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同样,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三大行动 彰显服务业优先发展
8月30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江苏省消费增速逐月加快,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2亿元,同比增长11.1%,累计增速创2015年以来新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八成,成为经济增长的“顶梁柱”。消费增长“给力”,既得益于全省经济稳中向好,企业、居民、政府“三个口袋”充实,也得益于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住行、信息、旅游、文化等消费表现抢眼,如,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7%,汽车类零售额增长6.4%。这几大服务业行业的发展,以及衣食住行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恰恰是省政府《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2012-2015)》的内容之一。近五年来,按《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江苏省组织实施了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三大行动,有效推动了全省服务业优先发展。
“十百千”行动计划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围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商贸会展、文化教育、节能和环境服务、旅游健康以及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强化百个服务业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每年新增千亿元社会投资;推动百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每年新增千亿元营业收入;培育百家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户企年均利税达到千万元水平,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层次、集聚区发展水平、企业创新能力、城市服务功能和居民消费水平“五个提升”。 截至2015年底,“十百千”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总额3279.5亿元,年均1093.17亿元,超过计划的千亿元。为改变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经过科学调配,苏中、苏北地区“十百千”项目数由2013年的65个增加到2015年的74个,基本能够从项目建设上反映出各地服务业发展和工作现状。同时,自2012年起,省发改委启动“省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按照《江苏省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经过层层筛选,首批21家创新示范企业于2013年出炉。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106家企业被评定为“江苏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行业涉及“十百千”行动计划的十大服务业重点行业,同时涵盖了包括机器人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木结构建筑节能、家电下乡、农机网上交易等新出现的业态和门类。集聚区方面,全省拥有125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集聚区当年完成营业收入1.48万亿元,税收695亿元,从业人员125万人,平均每个集聚区1万人。
为策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政府于2015年6月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江苏省发改委去年出台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双百工程”即在全省培育形成100家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及100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显著创新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16年底,经过层层推荐和多轮专家评审,南京软件谷、苏州科技城等20家首批集聚示范区和苏交科、中电环保等24家领军企业名单公布。刘志彪认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中生产者服务占70%左右,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全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有很大作用。
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致富百姓息息相关,也是“十三五”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宿迁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京东、当当、途牛、小米、天天拍车、好贷网等响当当的互联网新贵随处可见。这个规划面积仅仅6平方公里的园区里,汇聚了280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其中中国互联网50强企业就占了11家。宿豫区委书记、宿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海红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把传统意义上的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拉到了差不多同一个起跑线上,谁抢到风口,谁就能先飞起来。”2015年3月,江苏省政府就出台《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去年江苏省发改委出台了《江苏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推进平台经济技术研发与支持、完善城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平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专业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竞争行为等六大重点领域,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全省着力培育壮大100家互联网重点平台企业,实现千亿元利税收入水平,形成万亿元级产业发展规模。去年底,苏宁云商、苏州好屋等首批16家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名单出炉。
其实早在2007年,江苏省就制定发布了全国第一个软件产业地方法规——《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确定软件产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软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6年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324亿元,同比增长14.4%,产业规模列全国第二。2017年上半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4388亿元,同比增长12.9%。10年时间,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大了10倍。
五年三大改革 为增长提供制度环境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离开优质的制度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牵头部门,省发改委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缺位,而是通过深化改革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省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方法、改革服务业统计方法等三大改革,科学有效地把握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2012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全省各地积极响应,共有11个省辖市的19个县(市、区)或开发区报名,试图进入第一批试点单位。省发改委为此专门制定了《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确定办法》,成立了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经过初步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综合平衡、审核批复等流程后确定入选名单。2013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下达《关于开展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张家港市、无锡市滨湖区、徐州市云龙区、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宿迁市湖滨新城和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为首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于当年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暨“十百千”行动推进大会上正式宣布。这样,加上2010年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南京市,全省共有7个服务业综改试点单位。在试点期内,各试点单位均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张家港市实施“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战略,大力发展“2.5产业”,探索工业大市向服务业强市转型之路。该市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跨国企业经验,一方面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大力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进军,或延伸产业链,或投资新的服务业领域,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县(市)域服务业完整产业链。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将江苏省徐州市列入全国第二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为促进和鼓励全省服务业的发展,江苏省设立了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早在2012年,省财政就安排各类各项引导资金15.5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但仅仅是无偿补助,财政资金难以发挥更大效用。2015年起,省发改委与省财政厅推动引导资金使用改革,将无偿使用改为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提供贷款担保和重点补助相结合,放大了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乘数效应,带动了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苏州市也不断创新政府引导资金使用方式,从单纯的补贴方式转向“拨改保”“拨改投”,形成服务业创投基金和担保基金,带动25倍的社会资金投入。
服务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在原先的统计过程中存在着不完全、与制造业混和等问题。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牵头部门与省统计局合作,开通了省服务业统计数据直报平台;并与南京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省服务业云平台”。2015年9月,省发改委还专门分苏南、苏北片分别召开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统计分析培训会,推广“省服务业云平台集聚区管理系统”。
未来方向明确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未来五年,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省委主要领导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省党代会精神的要求,成为“十三五”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在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江苏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生产性服务业将突出抓好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服务贸易等六大重点服务产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两个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
生活性服务业的方向是精细化和高品质。按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促进和带动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并明确了商贸流通、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服务、旅游服务、家庭服务、教育培训服务、体育服务等8个重点行业。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江淮教授认为,江苏人均收入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但老龄人口偏多、城乡差异较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精细化品质化的目标契合这一省情。
产业融合发展也是未来几年江苏省服务业的努力方向。产业融合首先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行“四化同步”(信息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三次产业的整合发展对落实这一部署非常重要。促进服务业与农业的渗透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信息、科技、金融、物流、商贸等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能力。落实创意农业发展行动,鼓励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大力支持农业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服务与制造双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支持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服务业务,通过推动创新设计、推广定制化服务,发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付等新型云制造服务,打造“平台+模块”“服务+制造”的网络化协同生产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前端服务环节延伸和后端增值服务拓展,建立“产品+服务”盈利新模式。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计算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开放共享服务。
其次是鼓励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促进服务内部细分行业交叉、延伸、重组,创新服务供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等跨界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围绕服务业跨界融合,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先行先试,试点建设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区。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产业发展并不是说我们设定一个行业,它就只在此边界内发展;产业融合是必然的,所以在政策上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鼓励产业融合的规划恰恰体现了这一前瞻性。 陆建康 张 明 徐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