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发展 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阳光
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法治建设的成果,让最需要法律阳光的人享受到同等关爱,这是法治建设的要求,更是责任政府的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治国理政思想的最核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赋予了法治江苏建设新内涵。
近年来,省司法厅党委紧紧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推进共享法治作为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主线,以构建符合国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主攻方向,强化需求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促进共建共治,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砥砺奋进的创新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让法治的温暖阳光照遍每个角落。
创新体系建设,让群众享有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着眼均等普惠,实现服务资源由集中向全面覆盖转变。立足弥补城乡区域、不同人群享受法律服务资源的差距,五年来,在县乡两级全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省2万余个村(社区)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尤其是向农村下沉。深耕细作“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广家庭律师、个人法律顾问,变“被动接案”为“按需出诊”,全面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扩大法律援助范围,13个设区市全部调整申请援助标准,共为38.2万人提供帮助,同比增长39.8%。
着眼提高质量,实现服务内容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在服务中心推行“小机关、大窗口、柜台式”服务,形成“一个大门进来、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公布4大类24项公共法律服务清单项目,推出司法行政聚焦富民15项举措,把“法治获得感”滴灌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开展“法企同行”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排查解决法律问题,共走访企业1.3万余家,解决问题1.5万多个,为经济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着眼提升效能,实现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创新“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率先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话务平台。打造“智慧法务”,引入人工智能,方便群众足不出户找律师、办公证、学法律、查案件。推动出台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公证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改革文件21个。五年来,律师、律师事务所分别增至20079人、1690家,同比增长44.7%和36.5%;办理公证410万件,同比增长25.4%,出具司法鉴定文书50万件,同比增长60%,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新普法机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构建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普法新模式。完善部门联动机制,以实施全省“七五”普法规划为契机,创新建立“323”联动普法体系。聚焦领导干部、青少年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三大重点”,制定33家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落实,把回应群众学法需求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建成法治文化阵地1.3万个,15万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3500余支民间法治文艺表演队活跃在田间地头。深化德与法的融合,全面部署“美好生活德法相伴”活动,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行动,使德法规范融入群众生活。积极构建以“法润江苏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普法矩阵,建立“江苏网络普法联盟”,总访问量突破970万人次。
创新调解方式,加强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效能。构建覆盖更全面、调处质效更强的“3531”人民调解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调委会,建立医患、劳动、交通、消费、物业等五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579个,创新建立公检法三种派驻制调解和个人调解室,199个基层法院、派出法庭和89%的公安派出所建成调解工作室,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协商解决纠纷。深入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创建联调联动、调保对接新模式,医患纠纷调处量同比增长7倍以上,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纠纷。
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打造省市县三级实战指挥中心,在全省推广“人民调解小助手”,构建从基层调解组织“一事一研判”到县级司法局“日报告、周例会、月研判”、再到省市指挥中心“大数据分析”的多层次、立体化矛盾预警处置系统,实现调解由被动受理、静态分析向主动调处、事前预警转变。五年来,共防止民转刑案件5393起,调解纠纷233万件,调解成功率99.5%以上,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治理模式,提高基层共建共享共治水平。围绕规范刑罚执行,在全国率先出台监狱、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权力清单,严格提请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制度,推动出台全国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条例。开通962326狱务公开热线,累计在江苏监狱网公布提请减刑假释建议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2.8万件,提升了监狱刑罚执行的公信力。
着眼解决特殊人群管理这一社会治理难题,以“治本安全观”为统揽,创新推进司法行政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打通监狱、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壁垒,在25个县(市、区)开展损害修复试点,实施“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安置帮教工作改革,在所有设区市建立解戒人员后续照管工作指导站,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五年来,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为0.39‰;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安置率均达86%以上。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指导意见》,构建基础型、枢纽型、行业型等社会组织发展路径,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法治类社会组织4253个,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覆盖广泛的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网络。积极推广建立乡贤会、百姓议事堂等,在全省推出一批“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有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奋斗无止境,创新未有期。2017年,注定是一个将被载入史册的特殊年份。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必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下,为人民群众共享法治阳光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江苏司法行政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确定的“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创新实干,善做善成,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和变化,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