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官方发文澄清“南京留不住优秀年轻人”:人才净流入
“‘南京留不住人才’言论的出现,可能与大家期望有关,觉得南京是长三角中心城市、科教重镇,还被定位为‘特大城市’,所以觉得南京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醒醒吧,南京!你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年轻人?”——近日,有人以南京知名高校毕业生留在南京的人数太少举例发文,声称许多优秀年轻人正“逃离南京”,引发大量关注。
澎湃新闻注意到,就在上述“网文”被刷屏的次日,9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也在其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文章《在江苏就业——众多江苏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予以间接回应。
江苏省教育厅在文中披露,2017年,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为4.7万人,占江苏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75%,而2017年南京的高校生源数为1.2万人,实际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人数“是生源数的近四倍”,人才呈现“净流入”状态。
长久以来,南京以科教重镇而著称,拥有高等院校53所,“两院”院士81人,万人大学生数量、万人研究生数量在全国的同类城市均居前列。
南京留不住人才?
近日,一篇《醒醒吧,南京!你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年轻人?》的文章,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该文作者、财经评论员杨国英以南京知名高校毕业生留在南京的人数太少举例,声称许多优秀年轻人正“逃离南京”。
“这几年,我所接触的优秀应届毕业生,除非是江苏本地人,大都选择离开南京。”财经评论员杨国英在文中称,南京高校数量以及其“985”和“211”高校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三,仅次北京和上海。杨国英认为,南京“对不起所拥有的高校!”
杨国英在财经评论员身份之外,兼任江苏苏商研究院宏观经济顾问。据其自述,他是江苏人,长居南京十余年。照他观察,身为六朝古都、经济大省的省会,南京之所以会留不住优秀年轻人,是因没有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新经济。不过,他也对澎湃新闻称,“爱南京才会写这样的文章”。
“南京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这个观点时有流传。”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教人才研究中心负责人周小虎教授对澎湃新闻说,他提供的视角是创业。周小虎曾经与团队做过一组数据,数据显示南京新创企业的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少于杭州、深圳及江苏的苏锡常,“创业是一个指标,可以反映城市的活力。”
此外,南京缺少更多标杆性的、大型的、成功的创业公司的引导,“南京有创业公司,但标杆性的企业不足。”周小虎说,标杆企业可以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
“这是一种误读”
杨国英的观点引起不少人反对。有人认为,离开南京的优秀毕业生大多去了北上广深或回老家。而南京是二线城市,不能与一线城市相比。
“把南京改成武汉、西安、合肥、成都,都可以问同样一个问题。与一线城市争夺人才,这是所有二线城市共同面对的问题,并非南京一个城市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网友说。
与此同时,也并非所有优秀年轻人都喜欢去一线城市。“工作仅仅是一方面,学生还要考虑北上广的生活成本。”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辅导员赵璐璐告诉澎湃新闻。
江苏省教育厅9月22日发布的微信文章《在江苏就业》显示,2017年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8所南京高校留宁就业毕业生总数,占8所高校总体就业毕业生人数的33.27%。
相比之下,这8所高校的毕业生去到浙江、上海、广东的比例分别为5.92%、10.67%、4.25%。
“33.27%,这个比例很不错了,毕竟全国有那么多城市。”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人才研究中心负责人戚湧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他认为,说“南京留不住人才”是一种误读。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校院所、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传统产业实力雄厚,也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具备一定规模实力的新兴产业,还有苏宁、途牛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对许多优秀年轻人仍具吸引力。
“不能以偏概全,人才标准也是多元的。对城市也要发展要综合看待,不能用单项指标,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戚湧认为。
江苏省教育厅也用数据来说话:2017年,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为4.7万人,占江苏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75%,而2017年南京的高校生源数(指江苏高校2017年招收的南京籍学生)为1.2万人。这显示,实际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人数“是生源数的近四倍”,南京的人才呈现“净流入”状态。
该省教育厅还表示,南京对更多高层次人才也保持了强劲的吸引力。2015-2017年以来,省内高校毕业研究生有近3成留在南京就业(分别为1.0万人、0.9万人、1.0万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占比上,都远远超出那些前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研究生。
“‘南京留不住人才’等言论的出现,可能与大家期望有关,觉得南京是长三角中心城市、科教重镇,2016年在城市规模等级上还被定位为‘特大城市’,所以普通民众觉得南京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孔捷对澎湃新闻表示。
链接
在江苏就业——众多江苏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来源 | 微信公号“江苏教育发布”
江苏是水韵之乡,物阜民丰、文脉悠长。近年来,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江苏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以人才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了多种留才用才机制。其中,省会城市南京在建设人才高地方面尤为出色。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特大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南京市为吸引和留住人才不断提升“软环境”、推出“硬政策”,使得在江苏就业、特别是在南京就业成为众多江苏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
2017年部分在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
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2017年,我省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人数为31.3万人,除去升学、出国、应征义务兵等情况,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1.7万人。其中,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为4.7万人,占江苏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75%,比前往上海(1.5万人)、浙江(0.74万人)、广东(0.48万人)等经济发达省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都要高得多。而2017年南京的高校生源数为1.2万人,实际选择在南京就业的江苏高校毕业生人数是生源数的近四倍,人才呈现出“净流入”的状态。
2017年的江苏高校毕业生“青睐”南京并不是“个例”,而是近些年来南京不断“提升自我”和“出色规划自我”背景下的常态。以2015年和2016年为例,我省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1.9万人、21.0万人,其中,留在南京就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6万人、4.5万人,相较于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南京同样是更多江苏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据相关专家介绍,南京的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优势较为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南京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江苏唯一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海港和高铁枢纽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南京对外开放优势明显,目前拥有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江北新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同时拥有综合保税区、枢纽经济区等特殊开放平台——这些都有利于南京未来在成为“扬子江城市群”(涵盖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八市)中的“龙头城市”时发挥重大作用。
2016年,南京在城市规模等级上被定位为“特大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成员中唯一的特大城市(上海是“超大城市”);此外,南京也成为了中国大陆第11个年度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同样在去年,国务院对江苏省报请审批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作出批复,批复要求,要逐步把南京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基于此,南京未来数年将在区域合作、交通、生态环境、港口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
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高等院校53所,人才资源十分丰富;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在宁就业创新,南京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安居办法,通过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等形式,解决人才住房困难。“软硬环境”的强大、“人才政策”的推出,以及较被看好的城市发展前景,也让南京对更多高层次人才也保持了强劲的吸引力。
从学历层次看,2015-2017年以来,省内高校毕业研究生有近3成留在南京就业(分别为1.0万人、0.9万人、1.0万人),相较于前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研究生,占比要远远超出。
从学校层次看,2017年,部分在宁高校中,总计有近3成留在南京就业(分别为1.3万人、1.1万人、1.2万人)。例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分别有41%、35%、29%的毕业生选择了“留在南京”工作,比去其他城市就业的毕业生都要多。
2017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
201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
2015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