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江苏省市党报记者眼中的“徐州使命” 多元发力筑就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9-22 07:19:00

  徐州市中心商圈崛起266米高地标建筑——苏宁广场。 徐州日报 孙井贤摄

  在中能硅业展览馆,一个多晶硅还原炉向人们展示如何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 淮安日报 王 昊摄

  微软徐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落户徐州,推动“互联网+创新”深度融合。 宿迁日报 郑绪军摄

  在徐工集团智能化基地,机器人可完成80%以上的操作。工人只需做些补焊或打磨的工作。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 郎从柳摄

  中国江苏网9月22日讯 新的历史时期,徐州迎来新的使命。6月底,国务院关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进一步明确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7月3日,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支持徐州建设成为集聚能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广、龙头地位更突出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徐州正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为实现徐州发展新定位不断增添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绿色智能,转型领跑的“徐州速度”

  工程机械之都、资源型城市,是徐州曾经的标签。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问题给徐州带来很多“历史包袱”,如今,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徐州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在徐工集团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记者们见证了转型、创新给这家老牌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注入的新活力。记者看到,150台智能焊接机器手在进行结构焊接操作,通过电脑自动指令完成焊接。

  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东升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企业主机销售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0%以上,各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

  7月23日,徐州青山泉镇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千万片光伏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国内最早并网发电的同类项目。光伏电板的生产方徐州中能硅业有限公司,坚守着“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形成多晶硅、切片组件、太阳能发电的完整光伏产业链,产能稳居全球第一。

  以智能制造、绿色能源为代表的徐工集团、中能硅业,引领了转型领跑的“徐州速度”,更带动淮海经济区周边城市的连片发展、低谷崛起。

  数据显示,去年底徐州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3:43.3:47.4,工业总产值达1.4万亿元,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个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创新生态,开放发展的“徐州力度”

  7月4日,为期三天的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在徐州开幕,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服务外包领域的企业代表参加大会,这座传统工业闻名的城市,一时成了国际服务外包领域的“风向标”。

  开放曾经是徐州的短板。但经过几年的耕耘,立足于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势头迅猛,特色鲜明。今年上半年,徐州服务外包合同额4.4亿美元、执行额3.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1倍和5.4倍,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多次表示,“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吸纳就业能力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促进经济转型的助推器,我们要准确把握服务外包3.0时代机遇,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我们对新一代高压电极锅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利用晚间低谷电源,可以提供零排放、热损失少,使用寿命可达30年的‘绿色暖气’。”徐州盛熙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在徐州民健园等老旧小区试点。盛熙科技所在的徐州泉山区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是中关村在全国布点的第三家,目前已入驻企业194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6家,院士企业2家。

  创新生态系统带来的一条条喜讯,见证徐州开放经济的“重生”。“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和十大开放平台,正成为徐州引领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双向开放的载体抓手。

  持久呵护,生态优先的“徐州态度”

  7月25日,徐州丁万河水利风景区里,傍晚游憩,行人如织。人在画中、河城相绕的景色组成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的靓丽风景线。

  “几年前,这里的水还是黑色的,鱼虾不生,臭不可闻。”九里街道九里村一组居民陈开亮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见证了河水变清全过程。

  2013年前,丁万河两岸密布了17个小码头、100多个化工企业、2万多平方米的养殖场,水体污染严重,一度成为了徐州的“龙须沟”。 鼓楼区农水局局长李明海介绍,当年,市委市政府实施老工业企业搬迁,下决心启动了丁万河河道整治。4年过去了,丁万河成了徐州北区的重要景观河道,今年还唯一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最美家乡河的评选。

  从丁万河向徐州东北方向直行,占地1.1万亩的潘安湖湿地公园,鸟翔禽鸣、草绿花香,引来八方游客渔舟唱晚。然而,公园所在的贾汪区,曾是徐州煤炭工业的发源地,当地也因此留下13万亩采煤塌陷地。近几年,当地巧打“生态旅游”牌,先后治理采煤塌陷地6万余亩,将“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资源”,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

  丁万河、贾汪的蝶变,是徐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的缩影。省委提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构想以来,徐州高水平编制了徐州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两轴、两湖、10个生态特色片区、20个生态敏感点”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态,打造生态景观、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型城镇、文化旅游“五个走廊”的目标任务。

  聚焦富民,民生福祉的“徐州温度”

  一根根光伏电柱拔地而起,一块块光伏电板整齐排开。在徐州睢宁县高作镇官杨村,村两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底正式并网发电以来,短短50多天,这个光伏项目就给村里创造了15万元的收益。

  “聚焦富民,最重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徐州市长周铁根说,一定要把富民的举措落得更实,确保如期完成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实现了20.24万低收入群众脱贫,资金投入是过去5年的总和。今年计划再实现17万人口脱贫,68个经济薄弱村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

  7月25日,记者在徐州市中心商圈看到,淮海经济区建筑地标——总高度达266米的苏宁广场巍峨耸立。鼓楼区黄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史长青介绍,该广场是全国已运营的苏宁广场中规模最大、业态最全、档次最高的旗舰项目,自今年4月底开业以来,平均每月销售额超1亿元。在此广场北侧,总投资达10亿元的徐州金鹰二期正在建设。

  以现代商贸核心区、商务金融中心区为引领,徐州商圈吸纳跨省消费量占中心商圈总量的三成……如今,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徐州正以建设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为目标,在全面决战小康的征途上昂首迈进。

  淮安日报记者 叶 列 执笔

标签:徐州;中心;筑就;淮海;经济区;城市;发展;生态;产业;企业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