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江苏在前行”系列报道之四:让法治的种子落地生根
中国江苏网9月21日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创新方式方法普及法律,为群众提供便利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的种子在江苏落地生根发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逐渐形成。
干部带头,争当学法守法模范
9月8日,省委举行法律顾问聘任仪式,聘任公丕祥、刘旺洪、方晓林、朱建新、薛济民为省委法律顾问,王腊生等20名专家为省委法律专家库成员,这标志着省委法律顾问制度正式建立。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让法治成为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这确立了法治江苏建设的新定位,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聘请法律顾问,建立省委法律专家库,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体现了省委领导带头弘扬法治、厉行法治的决心和行动。
领导干部必须成为全民守法的“排头兵”。我省“七五”普法规划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培养全社会法治信仰的关键。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意见》。2016年12月,省委深改组第19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健全日常学法、加强法治能力培训、坚持依法决策和履职、强化考核评估等五项制度刚性,量化领导干部每年集中学法、科级以上干部年度学法以及进修班、培训班专修法律知识的具体课时,全面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切实增强以考促学的实际效果。
收集法律目录255个、常用党内法规目录6个、省级地方性法规目录233个,基本涵盖截至2017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的主要法律、常用党内法规和江苏省级地方性法规——这本《江苏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一本通”》手册由省司法厅组织编写并向全省机关下发。“手册明确了学法重点责任单位,帮助国家工作人员准确把握重点,提高学法用法精准度。”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李长山说。
各地在完善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法制课程建设的同时,将依法决策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领导干部庭审旁听制度等特色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组织学法考法,实施绩效管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江苏广大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和执政风尚。
创新普法,让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9月12日,苏州相城区“法音故事”语音普法栏目在“相城普法”微信公众号上线发布,首期节目依托嘉和法律服务社制作完成。这是司法部门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的创新之举,也是探索新媒体音频普法的一次积极尝试。
实现全民守法,必须全民懂法。“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普法不仅要加速推进,更需要增强实效,真正让法律条文、法治观念、法治精神入耳入脑入心。”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
我省率先破题,以构建法治宣传全覆盖工作体系为载体,重点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向社会各层次延伸。
省司法厅副厅长张武林介绍,我省近年来聚力打造“法润江苏”品牌,构建融合发展、互动共治的普法新格局,促进法治宣传由传播法律知识向培育法治信仰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政府主导向社会自觉转变。
37份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使得党和国家有关法治宣传教育的最新顶层设计,在江苏全部有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路线图、时间表和可操作实施方案。制定“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充分发挥各方职能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构建起“群马”拉“大车”的普法大格局。
兴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建湖“法律服务合作社”、连云港“法律明白人”、南通“江海普法名嘴”、淮安“普法达人团”……普法人才“从群众中来”,普法宣讲“到群众中去”。300多个普法类社会组织、15万名普法志愿者,壮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力量,推动着互动型服务型法治宣传教育新业态的形成。
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各地积极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开展普法,打造以法润江苏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普法矩阵。目前,“江苏网络普法联盟”链接31家成员单位、158个门户网站以及200多个微博、微信和知名普法博客;“法润江苏微联盟”整合成员单位微博、微信账号410余个,联盟粉丝总量有1300多万,达到全省人口总数的1/6。
用法靠法,民众真正得益受惠
建湖县沿河镇新丰村,种田大户徐勇的家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徐勇法律服务社。该法律服务社的负责人徐勇是村民的老熟人,服务又是免费的,受到村民们的欢迎。“村民之间产生了纠纷,经过我们的说法调解,愿意按法律办事的多了。”徐勇说。
建湖县1170个村民小组,现已做到法律服务社全覆盖。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万多个村(居)设立了司法行政服务站。星罗棋布的各类法律服务社会组织,大大拉近了群众与法的距离。
“用公平化不平,就找赵传平”“调处矛盾找老赵,他依法办事讲公道……”在泗洪县归仁镇,说起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赵传平,群众有口皆碑。13年来,赵传平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件, 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目前,全省共有13万余名人民调解员、3300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仅今年上半年就调解各类纠纷24万余件。
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被誉为全国“政社互动第一村”。该村根据法律法规,厘清村居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10项,清理出村居依法协助政府管理事项28项,与镇政府签订全国第一份《村居自治组织协助政府管理事项协议书》,法无规定的其他行政事项全部退出村居。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基层群众自治能力逐步提升,村级经济活力迸发。
我省大力推广太仓市“政社互动”做法,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行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针对垃圾分类、房屋租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养老服务等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组织普法志愿者,帮助70%以上的村(社区)将法治道德元素导入乡规民约、市民公约。依托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积极推广建立乡贤会、百姓议事堂等,推动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提高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打开“12348”网络服务平台可以看到,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的线下服务资源已经迁移到线上。点击顾问名片,可以看到其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入法律顾问组织的法律服务微信群,随时咨询法律问题。放置在各村居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服务一体机,则通过律师、公证等异地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远程法律服务。
多少年一以贯之的普法实践,便利的法律服务机构就在群众家门口,熟谙法律的专业人士就在群众身边,法治浸润生活,推动着公众从“知法、用法”走向“守法、敬法”。以前,有些群众信“访”不信“法”;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不找领导找法律”。在参与体验中,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的实惠,对法治的信心日益增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