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要为小学生炼就“最强大脑”
中国江苏网9月20日讯 “最多的八十个四位数相加减,三位数乘以三位数的乘法和六位数除以三位数的除法,看大屏幕,准备作答。”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屏幕闪现出一连串数字,面向屏幕而立的6名小学生站成一排,将算珠的形式及算珠的变动过程描绘到脑海里,依靠脑中形成的“活算盘”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当最后一个数字一闪而过,他们几乎同时转身,在题板上写出了正确的计算结果。
这是昨日在南京举行的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会议上的精彩一幕。“人脑的计算速度比计算机还快,而且还是一些10岁左右的孩子!”与会400多名嘉宾纷纷发出赞叹,感觉不可思议,拿起手机拍下这一现场版的“最强大脑”。
大数据时代
更要让传统文化“动”起来
在大数据时代,无锡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能进行每秒12.5亿亿次计算,服务于简单运算的算盘逐渐淡出了日常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为何还要大力推动和普及珠心算教育?
“珠心算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认为:中国珠算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另一种知识体系’,在中国数学研究、运算实践和智力培养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光表示,1800多年来,绝大多数人仅仅是把算盘和珠算当作一种实用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方法,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忽视了珠心算在开发人脑智力潜能上的作用。我省在1991年就开展了珠心算教育试点实践,2012年率先在全国全面开展珠心算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多年一线实验和探索,珠心算教育已经表现出一些明显优势。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认为,新时期珠心算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珠心算在启发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这与传统的通过强化训练提高计算技能为目标的珠心算教学有着本质不同,它不是增负,从长远看是减负;它不是枯燥训练,而是契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学习活动;它不是复古,而是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光荣使命。
六年三千多万元
投入更多“真金白银”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开展珠心算教育改革实验,从2012年秋学期起,江苏每个县(市、区) 确定1所小学作为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按照“以点到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扩大”的原则,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赵光表示,2012年,省财政厅主动会商省教育厅,在年度教育支出预算中逐年递增专门安排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经费,六年共安排了3110万元,还不包括已经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免费发放的珠心算教材费用,省财政投入有力保障了全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统筹资源
珠心算教育渐成“金字招牌”
2014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一季开播以来,珠心算成为其最著名的品牌项目之一。节目中,涌现出了一批速算天才,高手之间的较量也让不少电视机前的观众直呼过瘾,而这正成为江苏珠心算教育在全国打响品牌的机遇。
“已经播出的四季节目中,每季都有珠心算项目,并且从第三季开始邀请省珠算协会帮助推荐珠心算选手,与全球高手同台竞技。最近《最强大脑》第五季开始启动,也已经向省珠算协会提出了推荐优秀珠心算选手参赛的请求。”赵光介绍说,江苏珠心算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众到大众,从静默无声到开始普及推广的过程,江苏珠心算教育要深化发展,需要不断统筹各种资源。
在此机遇下,我省珠心算教育实验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卫国表示,五年来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珠心算教学实践经验,基于此,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决定从今年秋学期起,进一步扩大珠心算教育实验规模,经过各地推荐与组织遴选,全省新增121所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
通讯员 苏财轩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