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大走访:新时期大兴调查研究的创新举措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夏锦文   2017-09-13 07:38: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新一届省委在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精心谋划大走访活动;在新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有序开展大走访大落实行动;在“两聚一高”新实践中,深入推进大走访大落实实现全覆盖、取得好成效。当下,大走访活动正在全省上下向纵深推进,需要我们进一步廓清思想认识,深刻把握大走访活动的本质内涵和精准要义,为推动大走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寻找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智慧之源

  大走访活动有其深刻的逻辑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寻找智慧之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于江苏而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取得更加过硬的成果,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美丽篇章,这是“中国梦”在江苏的具体呈现。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全省各级党组织如何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回答这个重大课题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是最有智慧的,讲问题也是最透彻、最能切中要害的。因此,我们应当站在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寻找智慧之源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并深入推进大走访活动。要看到这项活动牵动全局、事关根本、利在长远,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而且能摸准基层实情、把握群众所想,更能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为“两聚一高”新实践提供动力支持,是大调查、大探索、大落实和大推动的有机融合。

  大调查:大走访活动的基准定位

  调查研究一直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真正重视并脚踏实地开展调查研究,什么时候就能推动工作不断前进;什么时候丢弃了这个传家宝,什么时候就会陷入被动。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切实解决问题、继续胜利前进。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干群感情、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大走访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是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准确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实践证明,通过变“党员干部的个体行动”为“各级党委的组织活动”,大走访推动了“少数干部走访少数人”向“全体党员干部走访全部企业家庭”转变,努力实现“一户不漏”“一企不落”式的全覆盖。特别是在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各级干部全面掌握基层实际,全心走访所有企业和城乡居民,全力为群众和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就是大走访的基准定位,也是大走访之“大”的基本要义。

  大探索:大走访活动的原初本意

  当前,江苏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稳定,但是各种显性或隐性的风险依然存在,在个别领域还比较突出。特别是群众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反映还比较多,遇到困难难以克服的焦虑感还比较明显。这些问题亟需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探寻实情、探索原因、探讨对策。

  大走访活动的本意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直通群众、工作到家,访看群众最真实的状况,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体悟群众最真实的感受,从而精准施策化解矛盾,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有走得深入、走进心坎,开展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的调查研究,才能把基层的实情和真相搞清楚,把问题的原因和本质把握准,把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

  因此,在大走访中,既要探索群众生活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探索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要探索哪些是一家一户的个性问题,哪些是共性问题,还要探索哪些是当前阶段性的问题,哪些是涉及长远的趋势性问题;既要探索各方意见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还要举一反三、深刻反思这个问题为什么出现在本地、为什么迟迟得不到解决、今后如何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既要掌握面上的问题表现,又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复杂原因。

  大落实:大走访活动的命脉所系

  既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才能把事情做扎实。“党员干部大走访,‘两聚一高’大落实”。如果只注重声势轰轰烈烈,在数字上出花样做文章,实际问题却没解决多少,结果则必然适得其反。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走访是基础,落实是关键”,大落实是开展大走访活动的命脉所系。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进一步树立和增强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怀着对群众、对企业、对基层的真挚感情,静下心去、沉下身子,加大落实落细的力度,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以更加扎实的举措、务实的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从当前情况看,“在走访中狠抓落实、在落实中深化走访”的特征初步显现。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切身感受,一张张笑脸,已经印证了大走访的落实成效。然而,走访永远在路上,调研永远在脚下,落实永远无止境。当前,在“大落实”中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二是党和国家富有含金量的暖企惠民政策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三是“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创新、富民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是否得到广泛落实。

  鉴于此,要下深功夫、下大力气写好大落实这篇文章。其一,抓细节实效,统筹兼顾,精细安排,务求实效。其二,抓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坚持集中走访与日常走访相结合,让大走访“常流水”“不断线”。其三,抓基层组织。大走访、大落实,根在基层。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在基层可以解决的,而且也必须依靠基层组织解决。因此,一定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全面激活和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让其在“两聚一高”新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大推动:大走访活动的目标指向

  大走访活动的目标指向不仅在于改进作风、联系群众,而且要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重要方法和抓手。

  “两聚一高”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其中,创新是第一要务,富民是最终落脚点。实践证明,江苏过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创新和真抓实干,未来发展同样如此。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更加严峻的形势,面对待解的新问题、难啃的“硬骨头”,实现“两聚一高”新蓝图,需要改革创新的“深刺激”“强刺激”,需要全省上下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更需要矢志不渝地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劲支持力量。从这个角度讲,大走访不能仅仅是走访基层、了解情况,而是要化为“大推动”,把推进“两聚一高”战略部署、实现江苏新一轮发展作为重要旨归。

  “言知之易,行之难”。我们要以“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意志来推进这项创新举措。一方面,要把大走访嵌入各项工作之中。大走访不是一个单项工作,而是一项渗透性工作和系统性工程。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把大走访体现在决策、部署、落实等方方面面,全面准确地厘清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最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抓重点补短板出实招,使各项工作更加紧密地适应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全局工作,在大走访中,努力实施好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三十六计”,全力推动落实创新政策“40条”和富民政策“33条”,不断增进各方面的民生福祉和创新动力。同时,要通过问计于民、健全制度、统筹政策来形成解决各种问题、推动改革发展的合力,努力探索出一条富含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富民之路、创新之途。

  (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