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本土放眼世界培养多元复合人才 解码“优秀盐粒子”的结晶秘密
中国江苏网8月26日讯 地方院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既服务地方发展,又贴近教育本源?8月23日,记者走进盐城工学院,探寻一群被称为“优秀盐粒子”的成才轨迹。
“嵌入”培养,未毕业先入行
5月,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用户大会在武汉举行。去年大学刚毕业的邢友强作为参会企业的优秀代表,特别抢镜。这位来自盐工机械优集学院的小伙子,一入职月薪就过万元。
两年前,邢友强通过选拔成为上海瓦锡兰公司“3+1”实习生。瓦锡兰是全球最大的船用柴油发动机供应商,小邢凭借纯熟的计算机编程等技能,参与整个集团庞大的产品数据管理。实习结束后,他被公司高薪留用。
邢友强是盐工“2016最牛盐粒子”,也是学校“嵌入式”培养模式的受益者。“找准学校专业链、人才链与行业区域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校、地、企人才培养无缝对接。”机械优集学院院长周海说,实训一年,真枪实弹远胜纸上谈兵。
实习就是“预就业”,未毕业先入行。刚就业时,机械专业毕业生年薪一般五六万元,而“盐粒子”年收入可达10万元。几年后成为技术骨干,年薪高达30万元。高质量就业背后,源于盐工对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盐城工学院校长叶美兰说,“制造业职业岗位链分为研发、设计、制造、维护,区别于研究型高校、高职院校,我们锁定设计环节,培育一线‘卓越工程师’。”
2005年,盐工迈出改革第一步,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共建优集学院,不仅顺应信息化融入工业化的时代潮流,而且抓住市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改革拉开帷幕,但如何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又是一道考题。2008年,学院尝试“预就业”实习模式,企业选拔优秀的大三学生顶岗实习,让课堂教学与一线实践不脱节。
校企壁垒打破,学生赢得就业先机。如今,西门子、国民油井等许多全球500强企业,已成为盐工“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方。
深耕本土,让人才接地气
仪征男孩王顺祥是位农村娃,同时也是一匹“千里马”。在盐工读研后,他跟随导师、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吴其胜前往响水县调研,得知当地许多生产镍合金的企业对废弃镍渣很难处理。而每年,企业产生的镍渣多达上千万吨。
在实验室,他们发现镍渣含有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硅酸盐。小伙子来了灵感:何不将镍渣制成水泥?无数次实验,师徒二人终于找到用镍渣代替水泥熟料的有效方法。
研究生毕业后,3家公司来“抢人”。吴其胜对弟子说:“山爬到一半, 就这样下山太可惜, 为何不爬上山顶,去看看最高处的风光?将来你的贡献,可远不止养家糊口。”铭记导师的鼓励,今年王顺祥考上同济大学材料学博士研究生。
“让爱学习、有潜力的学生到更好的环境中增长见识,提升自己,最终成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吴其胜告诉记者,就建材行业,材料工程学院已为国家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000多名。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水泥专业委员会36位专家委员中,12人为盐工校友。
既面向行业,培养与行业紧密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又立足地方,融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育精英。2010年,紧扣盐城快速发展的环保产业,盐工组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培养专业人才近200名;为响应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结合盐城汽车产业发展需求,2010年,盐工成立汽车工程学院;2013年,又先后成立盐城悦达汽车学院、江苏沿海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搭建平台,胸怀国际视野
高考“擦着”本二线入学的厉峥,进入盐工后奋起直追,迎来人生的第一次爆发式成长。通过学校与国外名校合作的教育项目,他拿到盐城工学院和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双学士学位。如今,又前往英国约克大学深造。
红点奖堪称国际设计领域的“奥斯卡”。谁也没料到,盐工大二学生蒋雨杰设计的“垂直打印机”,成功问鼎2016年红点设计概念佳作奖。蒋雨杰也因此获得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外研修的机会。
“服务本土但不能囿于地方,接地气的同时更要有国际视野。”盐城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方海林说。这种视野,让更多“盐粒子”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化工学院2001届校友肖建波,本硕博全程由盐工导师培养,目前入选德国“洪堡学者”、跻身“全球高引作者”榜单,并担纲第二届“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主席。
为培养更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盐工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授课,定期选派师生去海外研修、留学,并与30多所世界名校签订合作协议,越来越多的“盐粒子”因此触摸到梦中的“诗和远方”。为向“一带一路”沿线人才紧缺国家输送优秀学子,近两年,盐工每年全额资助10名学生赴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学习。
“资助学生留学,我们不求回报,他们成才就是对母校最好的回报。”在盐城工学院党委书记葛世伦看来,培养更多能走出去的科学家、工程师,让他们成为世界有用之才,这才是盐工的境界与情怀。
本报记者 卞小燕
本报通讯员 于建业 高留才 刘 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