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我们的大闸蟹爬上老外餐桌”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8-05 06:42:00
聚焦富民新亮点方塘清澈如镜,白鹭觅食,蝴蝶蹁跹,蔷薇河畔树林中的蝉鸣划破夏日的宁静……置身九龙口荡区5000亩养殖基地,邵建华感慨:养蟹近10年,这里终于成了他想象中的模样。“好水养好蟹。当初来这里,看中的就是九龙口的水。”7月30日,在建湖县九龙口大闸蟹有限公司办公室,董事长邵建华伫立窗前。3公里外,就是九龙口湿地公园。而窗前不远处,是盐城新水源地的取水口。

  中国江苏网8月5日讯 方塘清澈如镜,白鹭觅食,蝴蝶蹁跹,蔷薇河畔树林中的蝉鸣划破夏日的宁静……置身九龙口荡区5000亩养殖基地,邵建华感慨:养蟹近10年,这里终于成了他想象中的模样。

  “好水养好蟹。当初来这里,看中的就是九龙口的水。”7月30日,在建湖县九龙口大闸蟹有限公司办公室,董事长邵建华伫立窗前。3公里外,就是九龙口湿地公园。而窗前不远处,是盐城新水源地的取水口。“这里位于宝应、建湖、盐都三县(区)交界处,方圆50公里不曾被污染,为今天的发展留下一片净土。”

  “从蔷薇河下来,这一路原本都是鱼塘。老邵刚来时,要流转几千亩养蟹,村民不信他,大都不愿流转。但现在你看看,除了老邵这5000亩水面,哪家村民没把鱼塘改成蟹池?还有人把仅有的庄稼地也悄悄开挖成蟹塘。”建湖县恒济镇苗庄村村民苗祥中在公司帮忙,负责1000亩蟹塘的管理,而在家中,苗祥中还养着100亩大闸蟹。

  “跟着老邵能赚钱,还能活学活用不少养蟹技术。”苗祥中坦言,7月9日,建湖下了入梅以来的第一场大暴雨。放在以前,家里100亩蟹会损失不少。这次,他让妻子提前喂了维生素C和葡萄糖,大闸蟹安然无事。

  “老邵养蟹,有很多想不到的招,蟹脱壳时喂乳酸菌补钙,喂葡萄糖增加能量。”苗祥中发现养蟹其实很有讲究。在邵建华发起成立的邵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500名成员可参加每月一次的免费培训,还有机会出去参观学习。老邵还专门请来3名硕士技术员,为养殖户把关。

  因为讲究,九龙口大闸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省著名商标,邵建华的养殖基地还成为省出口示范基地,是江苏第一家取得出口权的螃蟹池塘养殖基地。“今年,预计可产生态大闸蟹500多吨。6月底,这些还在塘里的‘小闸蟹’都给中秋订单包了。订单约定,价格要比当时市场价每斤高出25元。”邵建华说,从与省淡水研究所合作,引进“长江一号”等优质蟹苗,到采用种水草、投螺蛳等多种生物方法,模拟以前的湖泊环境养殖,再到建立可追溯机制,他一直把养蟹当作“需要用良心和耐心”来做的事业。

  从事养殖之前,邵建华的人生原本是另一种风景。1992年,因父亲投资煤炭生意失败,欠下200万元债务,本已考上南师大的邵建华选择打工养家,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

  “当时十分失落,但我相信只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无论做什么,总会有出彩的一天。”坚守着这种信念,邵建华前往浙江,十年历练,他从浙商身上学到很多从商之道。“诚信第一,即使赔本也要坚持。创新也很重要,浙商精于生意,源于不怕吃苦和敏锐的洞察力。”

  2009年,邵建华回到家乡盐都,和弟弟妹妹一起跟着父亲创业搞养殖。当初起步的80亩塘口,便是他们的“实验田”。第二年,三人另起炉灶,邵建华来到九龙口,流转600亩塘口。动工之前,他就把最后一年的土地租金提前付给村民,并承诺今后带着大伙一起干。

  实时监控、重金属快检、冷链销售平台……邵建华说,他正在用科技手段,让生态优美的九龙口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去年,公司年产值8000多万元,实现利润3500多万元。

  水涨船高。走进绿树环绕的塘口,养殖户刘志爱告诉记者:“以前家里养蟹,每亩产一百来斤,每斤二三十块钱。现在,产量超过200斤,价格也有60多元,每亩增收2000元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今,公司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覆盖水面5万多亩,每年带动周边养殖户增收近3000万元。而在公司5000亩养殖基地,就有200多个工人,其中低收入农户45人。

  管理着1000亩塘口的苗祥中,去年除了8万元工资收入外,还领到8万元奖金。“蟹养好了,老邵给我们每亩利润的2%作为提成。”苗祥中说,所有跟着老邵养蟹的村民,不仅和他一样学到技术,增加收入,内心还升腾起一种特殊的自豪感——“我们的大闸蟹带着九龙口这张身份证,爬上老外的餐桌。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本报记者 卞小燕

标签:大闸蟹;邵建华;九龙口;老邵;养殖;苗祥;养蟹;我们;餐桌;基地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