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26市经济半年报:苏中三市亮眼,新型制造业成抓手
交汇点讯 在全国经济数据的对比中,引人注目的长三角地区GDP增速稳中有进。在率先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后,长三角地区经济质量也不断提升。
交汇点记者对比了长三角城市群中江苏、浙江、上海、安徽26个城市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看看这些城市都在什么层级?
今年上半年,在振兴实体经济的环境中,四个省市发力制造业,尤其把新兴制造业作为重要抓手。而素以苏南模式闻名的江苏,省内发展也出现新的亮点,苏中城市的实力不可小觑。
江苏三市业绩亮眼,GDP总量明显上升
长三角城市群中,江苏9市上半年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66%,与去年同期8.89%的增长速度相比有所下降,但从其内部来看,市级城市经济发展的亮点颇多。
今年上半年,江苏9市GDP增速全部跑赢全国平均增速。省内增速最高的为泰州市,GDP实现8.1%的增长。其次为南京、常州、南通、扬州,均达到8%的增速。去年同期,南通、泰州、扬州GDP增速也位列全省前三。由此,这三个苏中城市的经济潜力可见一斑。
2014年-2016年江苏各市的GDP增速来看,南通、泰州、扬州是自2016年开始发力,经济增速挤入全省前列。但各市经济体量的位次相对稳定,2017年上半年,江苏全省排名前三位被苏南城市:苏州、南京、无锡占据,南通、泰州、扬州分别处在13市中第4、8、9位,在长三角城市群9市中处于4、7、8位。
交汇点记者统计发现,这三座苏中城市的经济体量已经接近于苏北五市的总和。2017年上半年,三市GDP总和为8451.4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19.9%,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苏南、苏中城市的体量相对靠前。其中,南通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472.3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增速为8.5%,位列全省第五。泰州和扬州的该项数据分别为2070.42亿元和1717.47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七、八位,泰州以8.6%的增速位居全省第四。
“转型升级和跨江融合”是南通、泰州和扬州发展的关键词。去年,江苏便提出,苏中的发展要重融合、创特色,深入推进陆海统筹、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从以上的数据来看,这种融合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上海领先,南京杭州不相上下,合肥不断超越自我
交汇点记者统计各地数据发现:上海一直作为老大哥,GDP总量遥遥领先,而作为东部两个经济大省的省会,南京、杭州GDP总量不相上下,增长速度也非常接近。而合肥作为安徽省会,经济总量今年超越北京,增速也超越南京和杭州,发展势头强劲。
具体表现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08.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9%,在四省会中稳居第一;南京今年上半年GDP突破5000亿大关,直逼杭州,达到5488.73亿元。南京GDP增长速度由去年上半年的8.4%放缓至8.0%,而杭州则由10.8%放缓至8.1%,两省会增长速度差距缩小。合肥今年上半年GDP的增速为8.4%,在三省会中领先。
不谋而合,新型制造业为四省市重要抓手
据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13.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实现了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在六大重点工业行业中,除了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产值出现下降,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均实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也实现了6.8%的增长,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结合以上行业及增长趋势来看,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正成为上海拉动“制造业回归”的主要力量。
据新华网报道,2017上半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382.5亿元,同比增长8.6%,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仅在今年前两个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17.8亿元,对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0.6%提高到66.4%。
2017年以来,浙江省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八大产业中,规模以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健康、高端装备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9.8%和8.9%,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在新型产业体系加快成长的同时,浙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江苏省统计局也指出,上半年,代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7%。
交汇点记者 张宣 实习生 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