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九十年风雨征程中的他们是江苏“最可爱的人”
交汇点讯90年峥嵘岁月,90年砥砺前行。从南昌、井冈山、泸定桥、平型关、上甘岭一路走来的人民军队,红心愈坚、赤胆愈壮、热血愈烈。
从川藏、新藏、青藏线的建设,一直到97年迎接香港回归、98年抗洪抢险,2008年汶川地震现场,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一如既往,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有了更丰富的表达。
战场归来的宋光迎:退伍却不退军人本色
宋光迎老人
家住徐州市泉山区的宋光迎老人,今年92高龄,他先后参加过东陇海战役等大大小小十几场战役,至今他的身体里还有12枚黄豆粒大的弹片没取出。老人一年四季都穿军装,军装上永远别着一枚红彤彤的党章。
日本人大肆侵华时,宋光迎和当地村民被汉奸抓去当劳工,在途经连云港一带时,被一支新四军部队营救,从此参军入伍。至今让宋光迎老人难以忘怀的,是发生在邳州炮车镇的那场战斗。当时,为了拿下一座炮楼,他在班长带领下拿着手榴弹冲了上去,脖子上和手上被日军狠砍了几刀。冲上炮楼后,他扔响手榴弹后就从炮楼上跳了下去,掉进下面的水洼,不省人事,直到3天后才醒来,浑身都布满了伤痕。
2011年7月,宋光迎老人荣登“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榜。老人之所以获此荣誉,源自战争年代的一个故事。1947年6月,宋光迎全身多处被弹片击中,用担架被抬进山东枣庄的尚大娘家。为了让难以进食的宋光迎活血,尚大娘将韭菜水、面水装进小酒壶,一滴一滴渗进宋光迎的牙缝,才保住了他的生命。
宋光迎苏醒过来后,尚大娘又细心照料他近3个月才得以渐渐痊愈。归队心切的宋光迎拄着拐杖离开尚家,临行前,他跪在尚大娘的面前说:“尚大娘,没有您我早就死了,您就是我的再生母亲,等我打完仗,我每年都会过来看您的!”从此,宋光迎便跟随部队转战南北,与尚家失去联系。
10年后的1956年,转业到徐州市公安局的宋光迎到枣庄出差,偶遇尚大娘的邻居。宋光迎走了一天没膝深的雪路,才找到尚家。和尚家联系上后,宋光迎每年都要带着米面等生活用品来枣庄几次,看望尚大娘一家。1993年尚大娘去世后,他每年也至少来一次,祭奠恩人。宋光迎老人虽已92高龄,仍不忘履行自己的承诺,只要活着,就要说话算话。
87岁抗美援朝老兵:周总理曾和我连干2杯酒
张立春与其“徐州好人园”中的塑像合影。
在“徐州好人园”,有一座雕像格外引人瞩目,一位年轻的军人右腿跪地,左腿支起,双手紧握高射机枪,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天空,这就是抗美援朝英雄张立春的雕像,在抗美援朝期间,张立春曾用高射机枪“捅下来”敌人三架飞机!
在徐州沛县的家中,87岁的老人向交汇点记者讲述了当年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1952年,高射机枪连战士张立春和战友们奔赴朝鲜战场。翌年,在朝鲜石砚洞北山。美军4架战机咆哮着向志愿军阵地俯冲过来。在战友的协助下,张立春单膝跪地,用高射机枪一阵射击,800米外的1架敌机被击中,其余3架仓皇逃窜。仅仅过了10分钟,敌方6架敌机又发起反扑。张立春双眼死死盯住敌机,机枪“嗒嗒嗒嗒”又一架敌机被击落,敌机顿作鸟兽散。这场战斗,张立春击落敌机两架,击伤一架。从入朝作战到战争结束,张立春共击落敌机3架,击伤4架,荣立一等功。
1960年6月11日,《解放军画报》对他作封面报道。
“周总理还和我连喝了两杯酒呢!”老人向记者提起这段场景时,格外开心:“1958年回国后,我作为志愿军汇报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在北京饭店的招待会。杨勇将军向总理介绍我说,这就是击落敌机的能手。总理一听非常高兴,站起来对服务员说:来瓶茅台!总理亲自给我倒酒,和我连干两杯!”
1969年,组织上考虑到张立春战功显赫,特批他不必回农村老家,将他安排在黑龙江省交通部门工作。“我没有文化,不能浪费名额,为国家做不了贡献。”张立春一摆手拒绝了,毅然回到家乡沛县。张立春的英雄事迹直到2013年才被徐州有关部门无意中发现,在此之前,沛县当地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人说我傻,说我应该拿荣誉向政府邀功,闺女下岗时,应该帮忙找工作。”老人生气地回答:“那么多战友牺牲在战场,我能活着回来就很幸福很满足了,还谈什么条件!”
首批驻港部队战士张登峰:震撼世界的和平进驻队伍中有我的脚步
1997年的7月1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从陆地、空中和海上越过深圳河,进驻香港,履行防务。这场震撼世界的和平进驻,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还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在这支光荣的解放军队伍里就有一批江苏籍战士,为了“东方之珠”更加璀璨夺目,他们来到香江畔,守护着特区的安全。
张登峰
“我们代表国家和军队到香港履行防务,那种责任感和自豪感不言而喻,非常激动。”建军节来临之际曾经的首批驻香港部队军人、现在的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记者张登峰回忆起20年前随军进驻香港的情景,仍难掩内心激动。他告诉记者,1994年12月,他参军前往驻香港部队。1997年6月30日晚,他所在的驻香港部队步兵旅完成向深圳莲花山集结的任务。1997年7月1日凌晨6点左右,车队接到上级开进的命令后,车队冒着大雨缓缓向皇岗口岸开进。一路上,深圳市民冒雨手举国旗和横幅欢送部队进驻香港。车队进入香港后,香港市民也顶着大雨,夹道欢迎。路两边“欢迎解放军”、“欢迎威武文明之师”、“军民一家亲”等标语,让经过的官兵们情绪高涨,大家也礼貌地向欢迎的香港市民挥手致意。
摄于张登峰在驻港部队期间
由于香港市民长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内地不一样,部队进驻香港后,所有军人都严格依据《基本法》和《驻军法》履行防务,与香港市民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军民关系。为尊重香港市民晚睡晚起的习惯,部队不吹军号,以免影响他们休息;为避免跟香港市民争抢“菜篮子”,部队后勤供给全部从深圳运送进港。
体现新型军民关系的例子很多,张登峰说,2001年6月连降暴雨,香港新田军营外边的路面涵洞堵塞,如果不及时疏通,山洪可能会冲坏马路和周围民宅。但按照《驻军法》,香港驻军外出抗洪抢险必须经香港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批准后,部队才能出动。当时,营领导一边要求战士们做好抢险准备,一边向上级请示。在得到同意后,全营官兵冲向现场,疏通了涵洞,保护了营区内的马路和民宅的安全。当时,在现场观看的一位香港物业人员称赞:“解放军守法爱民,值得敬佩。”
含泪致敬抗洪战士的“铁虎将军”董万瑞:担当如山 信念如磐
将军的眼泪
1998年的九江火车站,他身着作训服伫立在站台上,面容憔悴,看着身上泥巴还没洗净的抗洪战士班师回营,泪水溢出眼眶,就是这张照片打动了亿万国人,让人们认识了时任南京军区驻九江抗洪前线总指挥董万瑞将军。
1998年8月7日,九江城防大堤出现60余米的决口,随时可能决堤淹没九江城,险情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心。紧急关头,董万瑞临危受命飞赴九江指挥这场特殊的战斗。面对肆虐的洪水,将军的话语斩钉截铁:“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军人,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死保死守长江大堤,没二话可说。”随后,他全然不顾生命安危,五天五夜坐镇大堤调兵遣将、科学指挥,皮肤被太阳晒得黑如焦炭,用行动书写下“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忠诚担当。
抗洪大堤上,将军指着自己的手臂,对儿子说:“你至少得晒成这样才合格。”董三榕提供
2017年2月9日董万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他的儿子董三榕同志6月在《解放军报》发表文章《老爸,来世咱还做“父子兵”!》 ,详细记述了同在抗洪一线父子二人的一次交流。
董三榕同志在文章中记述道,那天,连队正在加固大堤,团长通知我说老爸检查施工路过这里,让我赶快去见见。我惊喜得顾不上整理着装就匆忙跑去。只见老爸晒得面容黝黑,手臂上的皮肤脱落得斑斑驳驳。看到同样黑不溜秋的我,他严肃的神情里看不出心疼,却露出一丝欣慰。“怎么样?”老爸问我。“还行!”我回答。他又接连发问:“学会抗洪了没有?”“什么是管涌?”“怎么发现处置这些隐患?”见我对答如流,他才微微点头。临走时,老爸抬起自己的右臂对我说:“看看你的手,还没我晒得黑。我这已经爆开第三层皮了,你至少得晒成这样才合格。”
汶川地震“救人状元”马兵:13天救出17条生命
7月27日,当记者联系上马兵时,他刚刚从一场中部地区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回来,在长达11公里的山路负重携行中,他两脚磨破,肿得鞋子都穿不上。
参加地震救援拉动演练的马兵。
马兵,2008年在北川灾区独立救出被埋压群众6人,与战友合力救出被埋压群众11人,被誉为“救人状元”。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马兵和战友们来到四川抢险救援的第一站——北川。在北川奋战的13天里,马兵从废墟中救出17条生命,“在北川,救出一个人,最快也要七八个小时。经历过那样的生死大场面,再承担救人的任务,我特有耐心,特有办法。”
最让马兵难忘的是营救21岁的大学生刘畅。“2008年5月14日晚11时,在北川县交通局废墟下发现了刘畅,他的头以下部位全部被埋在废墟里,右腿被水泥板压住,左腿也被上方落下的水泥板卡住,救援难度很大。我小心地从刘畅的头部和双腿旁用凿岩机分别钻了三个洞,经过连续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救出被埋压了100个小时的刘畅。”2012年,刘畅专程来到南京消防寻找恩人马兵,如今,马兵依然与刘畅保持着联系。
作为一名消防战士,马兵这几年一直冲在一线。在泰州靖江市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马兵逆火而行;阜宁发生特大龙卷风灾害,马兵和中队官兵,第一时间抵达受灾较为严重的丹平村,成功救出5名被困人员。
入伍19年,马兵的体能和各项业务技能还保持着全优,在攀登挂钩梯科目中,他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经常代表江苏参加全国消防技能大比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交汇点记者 陈彤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