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面向全国征集“江苏城市赋” “最中国的文学”抒写时代江苏
“钟阜蟠龙,石城踞虎。南摄吴越,北控齐鲁……”明朝刘基写下的《金陵赋》广为流传;写就于清代的《常州赋》也被视为地方史志至今仍为现代人所认知与学习。江苏人文荟萃,历史丰厚,以“赋”这一特别的文学样式表达城市精神与特质,一度成为风尚。
7月21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群众杂志社主办,《群众大众学堂》编辑部承办的“江苏城市赋”专家研讨会传出消息:“江苏城市赋”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面向全国征集江苏13个设区市及重点县级市辞赋,以辞赋的形式讲述江苏城市故事,展示城市风采。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说,要通过这次活动推出一批当代文赋原创精品,提亮城市文化亮点,推动江苏走向世界,“每一个城市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赋,用‘赋’作为城市文化的经典表达,也就是说,用最中国、最典雅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和概括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用文学、文艺的方式触摸、探寻和提炼城市的文脉、文化和精神,提升城市人民对城市的了解、认同、归属感和满意度。同时,传播要有时代性,让传统文化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江苏文脉流长,江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吴韵汉风,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大风起兮。既有南北交汇、多元交融的地方特色,也有自身多样性的区域特点;既有历史优良传统,又有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群众杂志社总编朱维宁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展示江苏城市文化底蕴与现代风采,更展示江苏人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
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程骅介绍,参选作品要求以辞赋体的形式来呈现江苏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可以是经典骈文,也可以是现代文赋,要求导向正确、内容新颖,紧扣主题,行文准确,能够体现较高的文字功底、较强的历史纵深感和时代意识,最终将以评选、诵读、展播、书法呈现等形式,让社会各界真实感受到辞赋的魅力。
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松林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已在社会形成初步共识,但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更多侧重于文明礼仪、传统习俗方面,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词歌赋,这方面的传统弘扬目前做得还不够。优美的诗词歌赋在现今的传播需要新的载体,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江苏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以赋赞美城市,将形成大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体现出江苏人的气度和胸怀。他同时建议,征集活动应更多推向基层,自下而上产生出应有的效果。
在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眼里,城市,历来就是词赋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汉赋》写京都、宫殿,应是最早的“城市赋”源头,而“赋”从审美特点来说,高贵典雅,适合表现盛世气象,用“赋”写今天的江苏,可谓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正好也契合了中央提出的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六朝以来南京就是重要的文化之都,而六朝文化中,词赋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词赋是江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江苏城市赋’活动的开展,无疑将对外展现江苏人的文化自尊、文化自爱和文化自信”。
“这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抒写。以‘赋’展现伟大的历史和现代的壮丽画卷,这应是江苏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一个标志。”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教授说,以“赋体”写出今天的内涵、今天的精神,将使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他也表示,“诗”重才情,一触发便出妙语,而“赋”兼才学,它往往是一项文化工程,不是灵机一动、偶然的灵感而已。所以,“城市赋”可能并不是短时间就能打造出的文化“拳头产品”,需要一定的积淀才能把城市的象征或者说灵魂呈现出来。
“以很优秀很古老的文学形式歌颂大踏步前进的江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国韵文协会会长钟振振教授是“赋”的创作大家,他说,“赋”字体多、阅读难度相对大,超出普通群众文化修养。因而,以数百字的“赋”勾勒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展望,并非易事,既取决于写作者的水平,也需要评审有好的“度量衡”。
本报记者 汪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