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走新路,走出一个“大江北”

写在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两周年之际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颜 芳   2017-07-10 06:58:00

  长江左岸,南京老山脚下,台积电厂房基建进入收尾。再有两个月,将有近300架次飞机为这里运来全球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上百家设计、封测企业早已闻讯先至,一个千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崛起指日可待。

  成立两年来,南京江北新区GDP、财政收入等重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专利申请年均增长超过20%,企业申请占六成;高新企业数增加一半多,达323家。

  更多变化正在发生。剑桥大学、瑞典医疗健康发展中心等国际知名机构把在中国首个实质性项目放在江北新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国家重要项目进驻,国际名校教育资源整体布局……南京多少年不敢想、没能做的事,正在江北新区变成现实。

  作为全国第十三个、也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发展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棋盘上,布局未来,令人期待。

  建设“不一样”的城市

  江北新区总面积2451平方公里,占南京市域的近四成;紧临长江,长江岸线长94公里;坐拥老山,山林面积112平方公里,是紫金山的9倍;北部金牛湖,面积是玄武湖的两倍多。

  这么好的地方却长期被大江隔断。仅一江之隔,南京“城里人”看江北,简直像看另一座城市。2014年初夏,南京第一条过江地铁通车,很多老南京二三十年第一次去江北看稀奇。

  2015年6月,第十三个国家新区落子南京江北,一时间,社会资本云集,仅过江日均车流量,这两年就增加近6万辆。

  一个全新的城区开始崛起。

  “运作土地经营城市,吸引投资做大规模,这种发展模式,绝不是我们的方向。”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国家赋予江北新区重要使命,在推进自主创新、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产业、带动区域协作等方面做出探索,成为示范。这也是江北新区成为优质城市的内在需求。

  江北新区要打造开放之城,必须通过改革集聚创新资源,吸引高端要素,带动产业升级,让创新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在江北新区核心区,金融集聚区、国际健康城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在手,运作模式初步成形型。从城市规划人性化到城市建设先地下再地上,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到行政审批改革,从自主知识产权法庭、大数据中心创设法定机构,到即将全面推行的大部制,江北新区推动各个领域的先进理念落地开花,为城市发展培育肥沃的土壤。

  罕见地集海、铁、空三类枢纽为一体,江北新区门户地位加速形成。已进入国家铁路规划的南京北站,衔接7个方向18条高速铁路;军民两用马鞍国际机场将建成南京第二国际机场,能起降现有所有大型客机;依托-12.5米深水航道,西坝、七坝将成江海联运的国际现代化物流枢纽港。

  这片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20多公里的区域,曾经的“郊县娃”,现在越来越有国际范。

  嵌入全球创新节点

  江北新区虽有诸多优势,可与发展较为成熟的南京主城区,与苏南板块比较,这里经济发展水平仍有不小落差。以每万名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为例,2015年江北新区成立前,只有南京平均水平的25%。

  曾经的创新资源低谷,这两年频频占据媒体头条。中德两国总理见证,江北新区与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与英国剑桥大学筹建剑桥-南京科创中心,这是该校首次在中国设直管基地。今年2月,江北新区在硅谷挂牌成立创新中心,将触角伸进全球创新中心。

  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成为重要的科技创新节点,越来越成为全球重要城市的角力点,这同样是江北新区的定位和追求。撬动南京科教资源优势,江北新区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作走向深入,其中,与东南大学共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南京江北集成电路研究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和南瑞集团达成合作,为这家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电力装备行业龙头老大提供整体智能化改造方案,明年底首条智能化装备线上马。

  南京鑫业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江北新区智能产业技术研究所的孵化企业,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今年前5个月销售达2000多万元。这家研究所由江北新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业团队三方共同成立,科技创业团队占大股。

  科研市场化,研究机构公司化,江北新区拿出数亿元用于开辟科技创新和产业的新通道;推出“创新创业10条”,投入9000万元,惠及17家科创平台,368家企业;“灵雀计划”4月推出,首批入库企业名单已公示。

  成立两年,江北新区专利申请数由6459件增至9908件,年均增长超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诗波认为,江北新区初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创新“先导优势”与创新活力。

  协作发展打开大格局

  江北新区不光是南京的江北,江苏的江北,更是辐射皖北、苏北,连接东部和中西部的江北,是国家唯一明确要求同时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的国家级新区。

  新一轮发展,如果没有区域协作发展的深刻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布局的眼光,行政区划再大,也还只是“一亩三分地”。

  安徽省滁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祥安表示,滁州找准定位,甘当“配角”,主动对接江北新区,为滁州发展打造最主要的增长极;而苏北盱眙县委书记梁三元说,盱眙要向南向前,融入江北新区发展。罗群则认为,周边区域的发展是对江北发展最好的检验,大家一起“玩”,才能“玩”出大格局。

  滁州汊河科技新城,聚焦20多家零部件企业,为江北新区的浦镇车辆厂配套,南谯的高教科创城,包括南京工业大学的4所江苏高校已有项目落户。

  跳出江北配置资源,提升发展能级。江北新区力推南京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建设,推动宁滁城轨今年开工。推动区域内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在周边地区发展配套产业。

  江北新区2014年成立后,常住人口数量出现加速增长拐点。2015年、2016年常住人口分别增加2.26万和2.46万,显著优于往年;户籍人口同期增长1.66万和2.10万,人口吸引和人口落户双增长。2016年,外来人口占比达14.12%,比2014年增加8个多百分点。

  能吸引人、留下人,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未来15年,江北新区将新增人口100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介绍,优质的企业投资布局,优先考虑“我需要的人喜欢在哪”。新城新区发展一定要围绕人的需求。

  江北新区核心区,蜿蜒的青龙绿带纵贯西东,直达长江,总长7.5公里,占地约85公顷,如果出让,地价可值200亿元。一期临江段已建成开放,不少驱车而过的市民停车漫步其中。

  老山脚下的江北产业技术研创园,伏案工作的科研人员,抬头可见窗外鸟儿飞翔,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正是江北新区的追求。

  本报记者 颜 芳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