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生幸福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
27日结束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别开生面:除省委常委会报告和讨论、通过相关决议外,来自乡镇街道、村组和企业的7位致富带头人登场讲述。会议还设市县分会场,通过视频,一万多名基层干部、各界代表一起研究探讨以富民为主题的民生幸福大计。
按照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奋斗目标,江苏近年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去年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居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分析形势时认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江苏居民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和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纳税群体中低收入人群占比偏高等问题,影响了群众对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去年召开的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一年来,围绕创新发展和富民导向,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足迹遍及苏南苏北,广泛问计于基层;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动开展富民专题调研,提交100多份调研报告;省政协组成5个调研组,赴12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区,专题调研交流,求解富民路径。省委举办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论坛,“打擂台”交流做好富民答卷经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江苏省出台了《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富民33条”,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这次全会上,江苏省委提出加快“富民”的“加减乘除法”:“加法”:提高收入、增加福祉;“减法”:减轻负担、减少烦忧;“乘法”:释放富民的乘数效应;“除法”:破除影响富民的制约和束缚。发展富民产业、夯实增收基础;推动自主创业、释放财富创造潜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增加“隐性财富”;打好脱贫攻坚战,拉长突出短板;保障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提高安居宜居水平;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深化改革富民惠民等,被确定为当前富民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用富民来检验,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喜讯。”在主会场发言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说,这真正应和了群众内心深处的呼唤,富民工作,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
代表们认为,全会聚焦的是“大民生”理念,体现了系统发展的思维。会议明确了通过发展、调整、创业提高群众收入,更通过改善和加强居住、教育、医疗、养老及生态环境供给,保障质量民生。这次阐述的富民概念最直接的是增加收入,但不局限于此,更是群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包括公共服务的享有、公共安全的保障、人居环境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乃至人的全面发展。
代表们认为,把聚焦富民摆在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样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会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普遍认可,一定会让每个人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进而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富民路子。
“把富民放在全省工作大局首位,这是施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参加了这次会议的沭阳县县长卞建军说,如何进一步鼓励创业,做好放管服,当好“店小二”,更好改善民生,需要深入再思考,目标定位、工作部署、思路举措要再聚焦。
新华社记者 王存理 秦华江
(新华社南京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