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绳、光绳到智能缆索 一“绳”传奇拉起七百大桥
两聚一高 人才奔腾
一座跨度上千米的斜拉大桥,如果支撑桥体的斜拉索有一根出现1毫米的变形,将对大桥的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第一时间捕捉到这1毫米的风险点,困扰全球桥梁界几十年。这一世界性难题,近日被江阴法尔胜泓昇集团破解。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内置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桥梁用智能缆索系统”技术,将传统钢缆与现代光纤相结合,一举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特大桥梁健康状况实时监测难题。
“在钢缆中嵌入光纤,使缆索具有自我感知能力。安装这种智能缆索,大桥缆索出现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变形等安全隐患,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法尔胜泓昇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刘礼华介绍,这种智能缆索已在美、日、俄等5国获授权,并应用于湖北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等多座桥梁。以此技术为基础延伸开发的光纤传感系统,可实时在线测量隧道沉降、变形,精度可达0.2毫米。
从麻绳到钢绳到光绳,直到今天的智能缆索,法尔胜泓昇集团用一部部科技创新的转型大片,编织着“中国制造”的世界经纬。在这一幕幕关于“绳”的极致传奇中,铜包钢丝是法尔胜贡献的颠覆性创新产品之一。
铜包钢丝具有钢的强度和铜的导电性,代表当时金属制品行业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尚属空白。1987年,22岁的刘礼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以“江阴引进的第一个研究生”的身份,来到法尔胜工作,并受命创办金属制品研究所,铜包钢丝就是研究所瞄准的第一个攻坚项目。刘礼华带领团队昼夜攻关,苦战一年多,研发出一流的铜包钢丝产品,不仅替代进口,还出口国际市场。刘礼华也因此被列为省第一批“333工程”培养对象。
“进入333培养计划,就像是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不仅个人的学科发展有了更高的平台,创新的视角也投向更远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大型桥梁建设的兴起,大桥用钢丝、缆索成为市场热点,而中国在这个新兴的产业领域长期受制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品大量依赖进口。1998年,法尔胜高薪引进我国桥梁缆索专家宁世伟,与刘礼华“双剑合璧”,向着高端大桥缆索发起冲击。法尔胜技术团队先后发明世界先进的斜拉桥拉索PE热挤防护技术和PPWS索股生产安装技术,获1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9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大桥缆索领域取得一系列全球瞩目的技术突破。
法尔胜制造的大桥缆索有多“牛”?权威数字来说话。据检测,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法尔胜缆索更稳——抗风振动系数下降80%;更强——强度提高20%;更耐用——使用寿命从25年增加到60年。
法尔胜的成功实践,开启“中国造”大桥缆索风靡世界的进程。今天,全世界有700多座桥梁使用法尔胜的产品。主跨列世界前十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中,分别有5座使用法尔胜缆索。2014年起,法尔胜集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已修订国际标准3项,提交“桥梁缆索用钢丝”“悬索桥主缆用索股”等两项新的国际标准,在国际钢丝绳和缆索领域占据巅峰话语权。
在钢缆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后,法尔胜开始向另一个国内产业空白点——光通信领域发起冲击。公司先后成立特种光纤研究室、光棒研究室,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以及国际上独创的“一”字形保偏光纤等新产品,一举打破国外厂商在中国光通信市场的垄断,为我国降低信息传输成本做出巨大贡献。
伴随着中国“绳”传奇在世界声名鹊起,刘礼华也成长为集团的副总裁。然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和法尔胜始终坚守着产业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直致力于制造出更细、更强、更环保、更安全的大桥钢缆,未来还将在碳纤维、纳米、激光等新兴产业领域全面出击,立志为世界贡献一流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彰显中国制造的力量。”刘礼华说。
本报记者 马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