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改革要防“精致的平庸主义”
2017-06-18 06:5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刘庆传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18日讯 因为企业更名,工商部门说要“先注销企业,再重新办理”,税务部门称需“按现有资产办理资产核算”……“表面看,工商、税务部门在办理时都依法依规,却把企业整没了”,一家中央媒体15日有关辽宁营商环境改革的报道,催人深思。

  明明知道规则不尽合理,需要改革,但为了“稳妥起见”,为了怕担责任,宁愿做“太平官”,萧规曹随,按部就班,宁可平庸,绝不冒一丝一毫的风险,这种改革中的“精致的平庸主义”,值得警惕。

  在前段时间我省举行的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省委主要领导提到一种催人深思的现象:在改革过程中,牵头部门提改革方案的时候,还是有棱有角,但拿出来交由相关部门讨论之时,有的部门要“出处”,有的部门要“依据”,找不到明确“出处”和“依据”的就拿掉,最后形成的方案棱角都被磨光了。“一个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文件发了还不如不发”,掷地有声地表达了对改革中“精致的平庸主义”的坚决否定。

  改革是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是一件需要勇气和担当的大事。在落实改革“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利益纷争的处理、推进办法的创新、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等等,都需要改革者有勇气、有担当、有作为。前怕狼后怕虎,动辄思前想后,宁愿看着改革的时间窗口缓缓关闭,也不愿意为改革冒一点风险,宁愿平庸也不愿意作为,这种“精致的平庸主义”是改革的巨大绊脚石。

  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而有效的制度供给是地方集聚高端发展要素的“吸铁石”。如果说过去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拼政策、比成本,那么今天的竞争主要就是改革的竞争,是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谁能在改革上赢得先机,谁就能在集聚资源、推动发展中赢得主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连续不断的改革开创了自身的制度优势,集聚了资源, 在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中赢得了先机。今天,江苏干部更应该发扬优良传统,自觉摒弃“精致的平庸主义”,在各项改革中拿出可圈可点的作为,构筑江苏改革的品牌。

  值得指出的是,改革中之所以出现“精致的平庸主义”,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原因。从个人看,个别干部小富即安,意志消退;“精明”有余,担当不足;考虑个人利益多,关心改革大计少,是导致“宁可平庸不可冒险”的重要因素。从环境看,激励机制不够有效,改多改少、改好改坏大差不差;容错机制不太健全,求全责备,为改革者撑腰的用人导向不够明确,等等,也是催生“平庸主义”的温床。这就提醒我们,摒弃改革中“精致的平庸主义”,既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党性修养与理想信念,帮助干部振奋改革雄风,又要健全有利于推进改革的激励机制、容错机制和用人机制,通过“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为江苏改革不断增添新的动力。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