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法定福利,为献血者爱心“输血”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6-15 14:07:00

  我省将修订相关条例进一步激励无偿献血

  法定福利,为献血者爱心“输血”

  新华关注

  6月14日,第十四个“世界献血者日”,一早6点半,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计量中心主任黄奇峰就出发去南京市太阳宫。这一天对他来说“是个大日子”,他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很开心,我们能给别人无偿献血,说明我们自己健康嘛!” 黄奇峰乐观地说。

  1968年出生的黄奇峰是老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他大学时就开始献血,已坚持了27年,献血总量到今天已经10300毫升!

  去年超97万人无偿献血

  “这几年,全省献血总量是在持续上升的。” 江苏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郭东辉介绍,“2016年全省无偿献血采集血液总量为309.45吨,同比增长4.08%。从献血者年龄构成上来看,全省以25-35岁的人群居多;从献血者性别构成上来看,全省男性占多数,是女性的1.62倍多。”

  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科长周知祥进一步介绍,“2016年全省无偿献血总人次共计97.6万人次,其中捐献全血占比91.18%;成分献血占比8.82%。按照献血招募方式统计,个人街头自愿占比63.05%;团体献血占比33.83%;互助献血占比3.12%。”

  郭东辉说,从我省献血者职业构成上来看,大学生、医务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其中,医务人员献血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4.25%。这说明,无偿献血人群的职业构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次献血多在紧急情况下

  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重点是在紧急情况下献血。郭东辉告诉记者,在遇有危机或紧急情况时,人的自然反应是“我能做什么?我如何提供帮助?”因此,2017年全国活动口号是:“我能做什么?”辅助宣传内容为:“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

  张凯是4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他的第一次献血,就是“紧急情况下,我能做什么”的最好典范。1976年,18岁的他作为下乡知青来到了陕西修水库。某天水库塌方,一个人瞬间被埋进了土里,奄奄一息,必须现场输血。人群中,张凯高呼“我是O型输我的!”最终将这人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之后,“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也成了张凯无偿献血的写照。他每年固定要献20次血小板,每次都2个单位,总共40个单位。张凯说,这就意味着一年里能给他人带去40次生命的希望。自己献、爱人献,女儿18岁的成人礼也是献血。张凯今年59岁了,再有一年,就达到了我国献血年龄的上限,但他仍然热情不减。

  用血安全还需技术法律双护航

  “最影响你献血决心的是什么?”随机采访中,九成市民的回答是“有损健康和用血安全”。对此,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得主陈芝源用自己的献血经历“现身说法”。“我时常在街头的献血车上挽袖献血,三班倒的工作强度下仍然坚持抽时间志愿服务。”最初陈芝源身边也有反对声音。妻子担心他高强度的工作下还去献血会影响健康,朋友十分不解。这些年来,家人和朋友都打消了顾虑。

  记者了解到,2016年5月,血液中心通过江苏省卫计委智慧健康主干网络,启动血液中心与医院血库联网工作,把血液安全和质量管理延伸到输血环节,提高血液管理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血,保障血液安全。

  去年,省血液中心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经血传播传染病病原体检测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正式签约,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准。2016年全年,通过全省献血者屏蔽管理平台阻止阳性献血者4314例,间隔期内献血阻止21787例。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戴宇东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的构建,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和用血安全,《南京市献血条例》的立法项目已列入2017年市人大立法计划。条例将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也强化了对献血者的人文关怀。

  用人文关怀浇灌献血爱心

  尽管志愿服务不求回报,但是 “让诚信与慈善者获得更多人文关怀”会使爱心更加燎原、落地生根。

  戴宇东告诉记者,南京市自2016年11月1日起对无偿献血满4000毫升的市民开通“市民诚信卡”,即在借用公共图书和公共出行等方面可享受到便利优惠,迄今为止,已有2000人左右成功开通。

  今年春天,南京还启动外地人“积分落户”的户籍新政,即非南京户口的来宁务工人员参加献血,其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和子女按有关政策享受无偿献血积分入户,新政实施后的首批落户者中,近100人享受到无偿献血加分的政策。

  记者了解到,今年初,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将《江苏省献血条例》修订列入2017年立法计划,《江苏省献血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无偿献血者的福利会增加,包括拟参考浙江省,获得无偿献血荣誉证书的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旅游风景区等场所,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免交门诊诊察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

  “对于献血者的激励措施得到保障和落实,不仅能激活献血热情,也符合社会道义与公平。在国外,无偿献血也会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像美国,无偿献血后,还能免费看演唱会。”江苏省社科院法学院研究员方明认为,从法律上讲,制度的透明与用血安全性的保护,应该是保障献血公平的第一要务。

  本报记者 沈峥嵘

  本报通讯员 陶玲玉

标签:

责任编辑: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