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展大会构筑起江苏人的最强“朋友圈”
中国江苏网6月9日讯 “江苏人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江苏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基于家乡的浓情相邀,江苏发展大会构筑起江苏人的最强“朋友圈”。如何长期保持活跃度、让“朋友圈”始终成为推动江苏发展的动力源,则成为大会之后最引人关注的话题。
成为智力库、民意箱
建立“朋友圈”,目的是什么?
省委书记李强提出四点期盼,一是关注家乡发展。希望通过大会新搭建的平台,把过去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人联系起来,把过去一对一的联系变成一个共同的朋友圈,更好地为江苏发展聚心聚力聚智;二是参与家乡建设。希望大家把个人的智慧、资源、影响与江苏的发展结合起来,无论是投资兴业、技术转化,还是兴办社会事业、公益活动;三是促进交流合作。希望大家发挥各自优势,多做牵线搭桥的工作,推动江苏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也希望通过各位把更多的海内外江苏人凝聚在一起,形成支持家乡发展的更大合力;四是讲好江苏故事。希望大家积极宣传江苏,主动推介江苏,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关注江苏、走进江苏。
“江苏发展大会,是近年来我省在聚心聚力聚智方面最成功的一次盛会。”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认为,最强“朋友圈”建起来了就不能“闲置”,应成为江苏发展的智力库、动力源、民意箱。一方面,可以不时邀请海内外江苏人为江苏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也可以在双方共赢的思路下洽谈各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资金、项目、智力等;一些政策出台前可广泛征求海内外江苏乡贤的意见,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更超脱,一定能为江苏的发展带来正能量。他建议,明确具体部门人员负责精细梳理、精准对接,按照不同的类别、专题分设不同小组,持续不断地将“朋友圈”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其活跃度与生命力。
用心运维 用情凝聚
“最美的风景是温暖的人情”。省旅游局局长秦景安谈起江苏发展大会时感慨道。大会期间,省旅游局在金陵饭店、东郊国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及黄埔酒店等嘉宾驻地组织开展了以“水韵乡情江苏游礼”为主题的特色商品展示活动,唤起海内外游子的浓浓乡情。
“短短3天,千余名嘉宾到场,销售额达85.5万元。还有10多位海外嘉宾现场与7位大师定下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达521万元。”秦景安说,深圳市工商业联合会陈会长当场表示,愿意帮助家乡把非遗产品推广到香港、澳门等地;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利平教授愿把宜兴紫砂推广到美国,自愿利用自身特长担任我省旅游智库成员,并参与南京旅院组织的全省旅游人才专项培训工作,帮助协调联系两校交换生交流互访学习……“乡情乡愁,是我们与世界的最佳联接。下一步,我们要联系更多海内外江苏人推广江苏产品,邀请更多海内外江苏人讲好江苏故事。”这次发展大会上,“水韵江苏”宣传片给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水韵江苏”被确定为我省旅游对外宣传口号。“相信参会嘉宾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自豪地谈起‘水韵江苏’,我们也希望与江苏乡贤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到海外宣传时邀请当地江苏人担任推介主角”。
“朋友圈”能不能真正成为动力源,要看平日的运维是否用心,关键就在于“情在点滴处,润物细无声”。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晓虹尤其强调“以情动人”:与朋友要保持经常性联系,不能有事了才找人家,这种“抽风”式接触效果不会太好。他建议省内相关部门、组织定期给海内外江苏人寄送或电邮江苏发展最新情况,一些政策出台前请朋友们多提意见,真正让海内外江苏人感觉是“一家人”。
合作创新 实现共赢
江苏发展大会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乡情为纽带,建起一个海内外江苏人的网络,这为今后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但要让大会“永不落幕”,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对接联系。
省社科院原院长、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宋林飞认为,要为这张“网”建立规则,多提供一些合作共赢的事项,将海内外江苏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是合作共赢的时代,不能光强调为江苏作贡献,应当让全球江苏人共享江苏发展的成果。我们可以在这张网里请一些相同领域甚至跨领域的专家,合作创新、共同攻关,研究解决问题、推进一些项目。省里相关课题、项目也可以面向全球江苏人招标,让大家一起贡献智慧与力量,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江苏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分享红利。”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建议,进一步做细“朋友圈”,由相关部门或社团组织牵头,按照界别分设不同的微信群,并成立线下工作组,安排具体联络员,集中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策划多种多样的联系活动。总之,要通过热忱为海内外乡贤名流提供服务,让大家常回家看看,并就近就地开展活动,使大家更加关注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促进合作交流,讲好江苏故事,为江苏的创新发展发挥长期带动效应,也为各位乡贤名流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记者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