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苏州赛区开赛仪式在苏州举行
中国江苏网6月8日讯 7日,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苏州赛区开赛仪式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性技能赛事,此次大赛开门办赛,同步组织传统技能展演,引来众多粉丝。
传统工艺融合现代技术上赛场
当天的技能展演区,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优选集结了缂丝、宋锦、苏派盆景、发绣、面塑、剧装、茶叶制作、麦秸技艺等15个传统技艺展示项目,邀请王金山、钱小萍、王继强、姚长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前来“坐镇”,首次将传统工艺带上国际技能竞赛的舞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能相互融合。
“这些工艺真是太棒了,很多我以前只在博物馆看到过。”俄罗斯技术领队Yulia由衷感叹道。
“这是我们设计的一款游戏,你点开这个方框,就可以看到游戏的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原理,也可以修改。”在现代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展区,来自苏州技师学院的志愿者高丰认真地讲解一款游戏,吸引了很多游戏迷。
高丰的老家在安徽,小时候随打工父母到苏州上学,中考分数达到苏州当地的普通高中分数线,父亲帮他联系老家毛坦厂中学,“我不想参加高考,就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偷偷拿了分数条跑到苏州技师学院报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专业。”高丰坦言,虽然自己在技师学院如鱼得水,但父母对他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自己代表学校参加苏州市技能状元大赛并获得技能状元才慢慢接受他的选择。
“现代社会就业观念越来越多元化了,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技能也是就业的敲门砖。只要你有‘匠心’,学技术拿高薪并非难事。”江苏省相城区中等专业学校负责人李顺才说,他们学校的烹饪专业学生每年都会被长三角各大饭店争抢,待遇也不比大学生低。当天,该校烹饪专业的学生现场展示面塑工艺,短短几分钟,可观可尝的面塑熊猫、月季、西瓜跃然眼前,引得观众啧啧称赞。
清华硕士辞职学西点制作
早上9点,大赛现场刚刚开幕,技能展演区的王森国际咖啡西点学院展台前就围了上百名观众。其中一位30多岁的男士特别引人注目,边看边用手机摄下师傅制作全程。上前一打听,原来是两个月前刚刚到该学院学习法式甜点的学员。“我打小就喜欢做甜点,做了几年建筑设计,现在终于实现了梦想。”
“他以前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外留学,建筑设计师做得好好的,非要辞职学甜点。”同伴王文杰揶揄道。“没什么比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更让人开心了。”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清华大学学霸一脸满足地说,“有的人可能会不理解,但这就是我的梦想。”他说,“以前上大学学什么专业更多是父母的意思,工作后自己有能力决定做什么,这就是快乐。”
其实,王文杰自己也是放弃高薪工作去学的法式甜点。来自湖南农村的王文杰高中辍学后在广州做刺绣,月薪过万。在老家人看来,放弃高薪一年花3万元学甜点有点得不偿失,“但我就是喜欢干这行,每次做出美味甜点都很有成就感。”王文杰说,他们班里30人,有曾经的外交官,有销售经理,也有程序员、行政经理,因为相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
王森美食文化创意教育集团董事周建强校长说,该教育集团每年在全国各地招生近5000人,其中六成以上是因为爱好辞职改行。“现代经济发展,人们的职业意识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人开始遵循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也让以前一些不受待见的行业重现职业生机。”
申办世界大赛推动“技能热”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欠债”,让中国的技能人才已经跟不上产业升级步伐。虽然国家和我省连续出台多项鼓励政策,比如农村中学生可以免费读技校;高级工、技师毕业生工资比肩大专、本科毕业生,等等。但每年中考时,报考技校、职校总是很多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孩子的无奈选择。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要让中国制造、江苏制造跟上产业升级和国际化步伐,急需更多年轻人加入技能成才队伍。
为营造良好的技能成才氛围,我国提出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此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便是为申办大赛预热,所有参赛项目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执行,参赛选手年龄一般都在22岁以下。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举例说,国内传统的时装技术教育往往是缝纫、裁剪、设计分开,大赛对接的世界技能大赛要求选手不仅要会时装设计,还要会裁剪和制作,也就是一个时装技术人才要学会从布料选择到制作服装成品的一条龙技术。这就要求现代技能教育走出流水线工人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现代产业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大赛现场,负责管道与制暖项目的德国首席专家Andre Schnabel说,中国政府很重视技能人才,参加管道与制暖项目的5位中国选手表现也不错。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技艺精湛的技术工人。如果有一天中国技术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有职业自豪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技能成才队伍。
本报记者 黄红芳 盛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