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滨湖“智变”,从“引进”走向“引领”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薛颖旦 马 薇   2017-05-14 06:22:00

  工厂“智变”, 制造业频揽订单

  今年1月11日,位于滨湖区蠡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无锡今年第一家上市企业。贝斯特董事长曹余华透露,将通过融资启动“高端自动化加工装备和精密零部件制造项目”,向高端航空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装备领域延伸升级,立足国内国际两个维度,抢抓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重大机遇。

  贝斯特是滨湖制造业“智变”升级的典范。“要保持‘滨湖制造’的含金量,升级为‘滨湖智造’是发展必由路径。”滨湖区经信委负责人介绍,为加快转型升级,滨湖在全区制造业推进“智”造升级行动。从2015年起,该区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予以政策奖励。近两年该区备案的技改项目中,智能制造技改项目超过半壁江山。

  以发展智能制造为先导战略,滨湖诞生了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引领地位的标杆企业。信捷电气依托其“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六关节视觉焊接机器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净利润1.01亿元,分别增长17.02%和24.29%。贝斯特以“柔性制造”蜚声业内,合作伙伴包括霍尼韦尔、康明斯、上海通用、潍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手订单可以“吃”5年。

  制造业创新“智变”,提升了滨湖工业的“含金量”。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滨湖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实现近5年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上年净增2家,是5年来的首次净增长。64%的规上企业实现效益正增长,较去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

  平台聚合,

  服务业拉长“价值链”

  被称为“华莱坞”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开园3年承接影视剧拍摄制作400余部,影视文化产业产值在全国排名第五。去年,“华莱坞”完成产值和税收分别同比增长39.1%和54.5%;今年一季度,园区新增了近200家企业,已完成税收1.5亿元。

  “华莱坞”并不比国内其它影视基地大,秘诀就在于精准专业的定制化服务。“华莱坞”总经理施娟介绍,产业园围绕影视制作产业链,以“互联网+”思维,将协拍、财税、人才、金融等服务功能聚合到一个平台上,让影视制作公司能够专注于拍摄和创作。今年,“华莱坞”二期被列入无锡全市文化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产业园又推出了“免费剧组管家”“超量数字码头”“百亿金融投资”三大产业服务平台,进一步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为别人创造高端价值,自己首先得有独门绝活。在去年的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成绩单中,KPO业务即高端研发活动外包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这其中,位于滨湖区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的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厥功至伟。这家2000年成立的企业,集聚全球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迅速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全球发展最快的药物化学服务公司。今年,药明康德又与滨湖区签订了总投资50亿元的药明康德生命科技园项目框架协议,将在滨湖打造一个集创新药物研发生产、专业人才培育等为一体的全球领先的生命科技园区。

  “引进”到“引领”,

  “滨湖出品”闪耀国际舞台

  打开滨湖的产业创新地图,不难发现:在这片致力于创新的热土上,科研院所、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字号”产业基地星罗棋布,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院所创新经济产业带”。

  “滨湖区集中了19家省部级科研院所、7家产学研合作重大研发机构以及数家高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推力。”滨湖区科技局局长华兆哲介绍,密集的高校院所,为该区引进人才、技术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奠定了优势。目前,滨湖区已逐渐形成航空动力、生物医药、智能交通等一批依托院所资源的新兴特色产业,相关产业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强身健体”,滨湖的本土企业逐渐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自信。今年一季度,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亿多元。“‘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打造品牌的国际化平台。”董事长翁耀根介绍,目前,华东重机出口比重达到70%。

  在全球视野中布局产业版图,滨湖创新发展的足迹坚实而有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滨湖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3.4亿元,增长13.3%;出口总额预计完成3.9亿美元,同比增长4%。

  本报通讯员 蒋 锦 李苏华 糜汶锴

  本报记者 薛颖旦 马 薇

标签:

责任编辑: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