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盐城:干部辛苦换来群众幸福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卞小燕   2017-03-31 07:06:00

  春暖大地,万物复苏。盐城市阜宁县吴滩街道立新居委会临时安置点内,受灾村民孙华成回忆起年前那顿暖心的年夜饭:“市委王书记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嘘寒问暖,陪我们受灾群众一起吃饭过节。”吴滩街道是“623”风灾中的重灾区,灾后第一个除夕,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专门来到这个安置点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年。陪伴、交心、鼓励,党和政府的关心给了灾区干群重建家园、开启美好生活的巨大信心。

  “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就是门槛和心坎的关系,干部跨进群众家的门槛,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坎。”王荣平说,全市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群众的信任和期待,扑下身迈开腿,去掉华而不实的“虚”,扫除弄虚作假的“浮”,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沉下去,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走农户,与群众长久“攀亲戚”

  全面小康路上,困难群众最令人牵挂。盐城目前尚有19.1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过去10年,该市10万党员干部与所有低收入户“牵手致富”,找项目、送资金、教技术,好传统延续至今。春节前夕,该市提出升级版“牵手”工程——“三清三实三帮”:摸清家庭状况,算实人均收入,帮助建立脱贫台账;讲清扶贫政策,做实人文关怀,帮助提升脱贫信心;问清发展需求,落实帮扶项目,帮助拓展增收渠道,与低收入户结稳定的“对子”、攀长久的“亲戚”。带着“脱贫大礼包”,市县镇村四级10.72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阜宁县板湖镇孔荡村村民孔维亮家最近常有“亲戚”上门,市委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帮助他找项目、跑贷款、挖蟹塘。去年风灾中,孔维亮养殖的2000多只鹅鸭飞的飞、跑的跑,生活陷入困境。市委驻阜宁县板湖帮扶工作队队员、孔荡村第一书记杨洪雨上门10余趟,帮助其发展螃蟹养殖,孔维亮的创业激情被重新燃起!

  “遇难题、求帮助,就找结对干部。”市委农办主任徐国均说,全市党员干部在大走访中做到低收入户“家家到”,让大伙儿有了主心骨。

  开塘栽树、培土浇水……3月27日,射阳县海河镇花元村吴怀兰在家前屋后忙碌,镇村干部免费送来20株果树并帮她栽好。创新形式,将扶贫开发与植树造林相结合,今年春天,盐城低收入户受益于大走访中推出的绿色扶贫新政策。政府采购200多万株易成活、见效快、效益高的林果树种,党员干部送树、栽树、管树,直到以后卖果,一包到底。

  牵手结对,精准施策,党员干部仅捐赠帮扶资金就达4458.69万元、物资折合人民币569.5万元。盐城大走访对象已覆盖至所有城乡居民,党员干部正像种子一样,在群众中扎下了根。

  进企业,为发展按下“快捷键”

  实体经济是实现“两聚一高”的牢靠基石。新春伊始,盐城启动“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机关干部们进企业、入车间,问情况、话发展,像“店小二”一样心贴心做服务、实打实解难题。

  今年初,盐城市评选出的15家五星企业、23家四星企业,加上一批上市公司、创新创牌龙头企业,成为大走访活动中市县四套班子领导的挂钩服务企业。其中,为五星企业开启的“绿色通道”可直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市532家高新技术企业、300个重点新建项目、30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及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也都成为机关干部挂钩走访对象。

  “有了人社部门的支持,SMT机台操作员等急缺用工问题迎刃而解,前两个月实现开票销售2.1亿元,笃定‘开门红’。”在位于盐城国家高新区的江苏赛博宇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兴辉感激地说。该企业订单充足,但缺工问题凸显,市人社局专门为之举办招聘会,新聘250名工人已培训上岗。

  党员干部沉下去,问题矛盾浮上来。针对企业遇到的用工、融资、市场开拓等问题,市经信委等职能部门拿出具体措施巧化解。今年以来,挂钩服务活动共收集企业问题3900个,挂钩干部帮助解决1280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大走访为经济发展按下“快捷键”。

  去工地,助项目跑出“加速度”

  “5+1”高速铁路网、新水源地及饮水工程、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等重大实事工程是盐城重点重抓的“五个一”战略工程。大走访中,广大党员干部围绕“一张网”“一桶水”“一片林”等民生项目,走进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摸情况、解难题、做服务。

  3月24日,盐徐高铁承建单位中铁十局建湖制梁现场,数百名施工队员挥汗奋战。盐徐高铁是盐城奔向高铁时代的“开篇力作”,72公里盐城段施工一线,建设大军多达7000名,其中多为外地人。市铁路办同志靠前服务,帮助施工单位解决便道、梁场、人员生活等难题,保障施工单位快进场、快施工,全力助推重点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盐城新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宝应县氾水镇,工程沿线驻扎着大丰、亭湖、盐都、射阳、建湖5个工作小组。工作组党员干部将驻地群众视为自家人,走进氾水农家结对帮扶。射阳工作组结对孤寡老人、贫困家庭,还挂钩5个村,发放帮扶资金10.5万元,同时为3个特困家庭申报低保、帮4个贫困农民找到工作、为200户引进家庭光伏发电、助驻地朱斗村盘活800亩荒地并洽谈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许多走访干部体会到,以后要少开会、多搞“无会周”,拿出更多精力跑起来,深入一线体验甘苦,主动扛起责任,以“站出来”“让我来”的自信和担当,推动各类问题及时妥善解决。 本报通讯员 邵建华

  本报记者 卞小燕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