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大走访要解得了困帮得上忙
去年11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了“两聚一高”的美好蓝图;今年2月召开的省两会,对打好“两聚一高”主攻仗作出了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何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两会精神落到实处?今天就请两位嘉宾来谈一谈。
今天我主持
●嘉宾:
蓝绍敏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
张凤阳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主持人:
任松筠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4万多党员干部大走访,实现全覆盖
主持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泰州开展了“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蓝绍敏:我们开展这一活动,就是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进一步掀起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热潮。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三个全覆盖:一是参与走访的人员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所有党员干部,4万多人全部参与走访;二是走访的面全覆盖,把大走访最终落实到村村、企企、户户;三是走访的内容全覆盖,涵盖富民、创新、发展等各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巩固党在泰州的执政基础,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联系。
主持人:在全省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当下,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张凤阳:“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可理解为通过党委政府“聚焦”发展难题和富民短板的“聚力”行动,也是“聚民心”“聚民智”的活动。对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成良好的地方治理来说,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期许的实践探索。它的示范意义,并不局限于泰州,甚至也不局限于江苏。
主持人:如何防止“大走访大落实”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蓝绍敏:我们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到进得了门、认得了人,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帮得上忙、解得了困,结得了对子、攀得了亲戚。我们开展访前培训,让党员干部“学会访”。设计了“六访六促”的重点走访内容,让党员干部“访得深”。市级层面成立10个督导组,市(区)层面成立40个督导组,每个乡镇成立检查组,对走访情况进行明察暗访。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来信来访总量同比平均下降19%,群众反映生产生活类来信来访平均下降32%。
克服“中梗阻”,塑造“永久牌”
主持人:走访是前提,落实是关键。泰州在“大落实”上,有哪些举措?
蓝绍敏:最近,我们根据党员干部走访反馈上来的问题,梳理形成了基础设施、创业富民、医保养老、基层组织等6大类近3万条问题,随着走访的深化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对此,我们从构建机制入手,推动各类问题加快解决。
我们强化“首问负责制”,强化各层各级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基层能解决的问题基层解决。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上,我们提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坚持急事急办、即知即改,已在第一时间解决相关问题1.3万余件。对于一些群众反响强烈、长期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明确10个专项整治项目,下猛药、出重拳、用重典,解决一个、销号一个。
主持人:最近省委举办的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就是以大走访为主题。泰州怎样将“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塑造成“永久牌”?
蓝绍敏:我们印制了180万份《党群连心卡》,由走访的党员干部亲手交到每个被走访群众手中。有了这张卡,群众一个电话就能找到走访干部,做到“找得到、叫得应、信得过”。我们正开发建设“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将所有走访信息全部入库管理,实行大数据分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把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的走访网格予以固化,明确为各自的基层群众工作责任区、创新工作试验田、维稳工作包保点,实现“网中见人、网中见事、网中见责”。
主持人:“大走访大落实”活动要取得真正的实效,关键在哪里?
张凤阳:这一活动的组织开展,首先要仰赖一个有高度政治自觉,敢作为、善作为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大走访是惠民的,但它会“扰官”,因此要取得真正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有效克服“中梗阻”,能不能将这一活动常规化、制度化。
创新机制,树立“加油干”的激励导向
主持人:去年泰州设立了“蜗牛奖”,到现在到底发了多少奖?效果怎么样?
蓝绍敏:截至目前,泰州已颁发了四批“蜗牛奖”,涉及39个事项、共45个单位和个人。对领到“蜗牛奖”的,我们都会迅速回访跟踪、督促整改。凡是整改不力、变化不大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和调整。“蜗牛奖”已成为泰州倒逼作风效能提升、倒逼工作快速推进的有效机制。
主持人:现在还是有些党员干部怕事、躲事,不敢担当、不想作为,如何激励他们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
张凤阳:我们的激励模式应超越单纯的GDP崇拜,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新的发展理念设定党政干的绩效考核指标。另外,在不得触碰党纪国法、不许违背基本政治规矩的大前提下,对那些想作为、肯作为的党政干部给予充分的信任,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在积极做事过程中的安全感。
蓝绍敏: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批敢于担当负责、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好干部好团队。无论是“蜗牛奖”,还是“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都是围绕多出这样的好干部而采取的务实举措。
我们将积极探索党员干部“驻村访”,建立挂钩部门干部与村居干部“双向培养、交叉挂职”机制。还将从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上突破,到一线看干部德行怎么样、解决问题能力行不行、群众评价好不好,引领党员干部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扛起责任往前冲。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