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一带两轴三核 万亿“蓝色经济”

我省绘就“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路线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2-26 06:37:00

  中国江苏网2月26日讯 为加快我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了《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省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十三五”我省万亿海洋经济将如何布局?记者采访了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汤建鸣。

  “海洋经济被称为蓝色经济”,汤建鸣说。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3551亿元增至6406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8.6%提升至9.1%,年均增长12.5%,高出同期全省GDP增速3个百分点,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由9.0%提升至9.9%。江苏海洋产业在多方面领先全国:全省海洋工程装备产品数量和产值约占全国1/3,海洋船舶造船居全国首位;海上风电规模全国居首;海洋沿海沿江亿吨大港数、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第一。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打造“一带两轴三核”,在形成海洋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实现新突破 : “一带”即以沿海地带为纵轴、沿长江两岸为横轴的“L”型海洋经济发展带; “两轴”,即沿东陇海线海洋经济成长轴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海洋经济成长轴; “三核”为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节点城市。

  江海联动:

  提升“L”型海洋经济发展带能级

  提升沿海经济发展能级。汤建鸣介绍说,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较好的产业基础以及港产城联动优势,“十三五”我省将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提升海洋渔业,积极发展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商务等海洋服务业。优化陆海、江海资源配置,引导资本、人才、技术向沿海地区流动。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建设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沿海综合交通通道为枢纽、临海城镇为节点的新兴城镇化地区,建成一批临海特色小镇。

  提升沿江海洋经济支撑带。结合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跨江融合发展,强化南京、苏州、南通、泰州、常州、镇江、扬州等中心城区和太仓、靖江等重点节点功能。整合沿江港口资源,此次也写入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汤建鸣介绍,“规划强调将推进沿江石化优质过剩产能向沿海、苏北地区转移,腾出发展空间,留足生态空间,守护长江两岸良好生态。”

  培育“两轴”:

  推动腹地海洋经济成长

  培育沿东陇海线海洋经济成长轴。汤建鸣表示,“通过这一条轴,可以将徐州淮海区域中心城市和连云港沿海临港城市的区位优势发挥出来,拓展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腹地,将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打造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增长极和我省海洋经济成长轴,推动海洋产业的内陆经济支撑带向中亚延伸,将连云港建成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

  培育淮河生态经济带海洋经济成长轴。根据《规划》,我省将启动实施淮河出海二级航道和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淮安可作为运河与淮河交汇的物流枢纽功能,以低成本运输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发挥盐城组合港河海联运优势,实现淮河航道与淮三角各海港无缝对接,建设沿淮公、铁、水、管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淮河沿岸地区一体化发展,拓展江苏海洋运输腹地范围,为江苏海洋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做强“三核”:

  促进海洋经济升级集聚

  南通、盐城、连云港3个沿海城市,“十二五”末的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684亿元、914亿元、642亿元。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进一步做强三市海洋经济,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

  推动连云港市“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实施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一批涉海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发挥徐圩港区对涉海产业的支撑作用,推进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高标准建成中哈物流中转基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涉海产业合作,推动涉海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

  构建海洋绿色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海洋经济,滩涂综合开发创新,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盐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而对南通来说,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大大促进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和海洋生物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通州湾深水航道、码头建设,开发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功能,为长江经济带向东开发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汤建鸣坦言,由于国际海运增长乏力、造船三大指标下滑等多方面原因,我省海洋经济增长预计将从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为个位数增长新常态,但江苏“蓝色经济”仍方兴未艾,按照年均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态势,以2015年的价格计算,到2020年我省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本报记者 丁蔚文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