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社区型基金会在多地生根开花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唐悦   2017-02-17 07:45:00

  刚刚出炉的“江苏现代民政十大创新成果”中,张家港市创新设立的“社区发展基金会”制度成功入选。记者连日来采访获悉,这一新生事物在省内多地生根开花,全省已设立社区型基金会数十家,原始基金数亿元,不少社区居民率先受益。

  目前全省有14400多个村委会,7000多个居委会,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原本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长期以来因为没钱办事,缺乏专业的组织和人才做事,社区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功能逐渐萎缩。张家港率先探索,撬动社会公益力量,整合民政资金,以及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探索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为社区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和灵活的资金使用渠道。目前,仅张家港一地的社区型基金规模就已达2294万元。

  “过去社区也并不是没有工作经费,政府补贴一点,辖区企业赞助一点,爱心市民捐赠一点,公益创投争取一点……但都很松散,募集、使用、管理都不规范,不能真正发挥效应。”张家港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他们成立社区基金会,就是为了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统筹、盘活现有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还可自发成立社会组织,申报服务项目,获得创意奖励。

  这些小而灵活的基金会更接地气,反应更灵敏,契合守望相助的社区邻里精神。省民政厅社管局局长朱龙英表示,社区型基金会主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促进社区治理为宗旨,原则上不跨区域活动。这类社区基金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包括养老服务、大病救助、助学、救急难等综合帮扶,体现了需求侧改革的导向,弥补了部分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空缺。

  不仅张家港,省内多地都在开展类似的实践探索。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关于推动南京市社区型基金(会)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成为国内继深圳、上海之后,第三个专门出台社区型基金会发展政策的城市。根据规划,南京将建成30家以上社区型基金会,400家社区型基金。南京市民政局社管局局长张国胜介绍,截至今年1月,当地登记注册的社区型基金会已有10家,原始开办基金量达到2000万元,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效果初步显现。

  南京市第一家社区型基金会——栖霞区姚坊门慈善基金会在当地颇有口碑。该基金会成立初始募集的资金高达300多万元。“我们向辖区内企业募集善款,打造‘公益助老午餐’,为13个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分成若干套餐,由各企业认领‘公益包’,并提供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社区困难老人就餐问题。”姚坊门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岳耀蒙介绍,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向50多家企事业单位筹得善款超800万元,打造出“爱心助老午餐”等8个项目。“我们还在网上众筹成人尿不湿,资助30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岳耀蒙没想到,项目挂到网上后,短短半个月就筹得所需的14.8万元。此外,为辖区内240个困难家庭的卫生间安装扶手,为240位独居老人安装燃气报警器等项目也广受关注。

  为鼓励更多社区建立社区型基金,南京市还规定,对登记成立并正式运作的社区型基金会,每家给予20万元项目经费,市区两级各配套10万元;对备案并正式运作的社区型基金,每家给予1万元项目经费,市区两级各配套5000元。社区基金会的资金使用管理须合规透明,配备专职财会人员,信息与财务定期公开接受居民监督。

  对如何运作管理社区型基金这一新生事物,很多社区负责人表示,尚在探索学习中。张国胜介绍,南京市民政局已联合爱德基金会,发起社区基金会人才培养计划,用两年时间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社区型基金会的筹备与设立、项目设计、财务管理等都在培训范围内,“最终目标是需求项目化、资金规范化、事项组织化,专业化办好群众的事”。

  为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我省已将社区型基金会的直接登记权下放给县市区,并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刺激社会捐赠热情。企业和个人向此类基金会进行公益性捐赠,同样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朱龙英说,社区型基金会有自己的账号,有明明白白的账单,每年都有权威部门年检,可以给捐赠者、受助者和社区居民一个清楚的交代。“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型基金会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唐悦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