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我省“三农”的中心 是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 省委农工办负责人谈省委一号文件亮点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02-17 07:08:00

   

  看得见路、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图为2月16日航拍的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尹黄村一角。 肖伟伟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近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当前我省三农工作面临哪些新情况新挑战?今年一号文件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和亮点?16日,记者采访了省委农工办主任赵旻。

  赵旻说,这是新世纪以来,江苏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省委一号文件。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江苏实际,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对当前全省三农工作形势,赵旻作了概括介绍。他说,201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克服经济下行、天气不利影响,扎实做好“三农”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2016年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总产达692亿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万元,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新一轮扶贫开发首战告捷,76.8万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以上。

  赵旻说,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突出。这些矛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在供给侧。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文件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对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强调两个方面工作。一个方面是抓好结构调整,既要围绕提质增效,调优调绿调强农业生产结构;又要围绕增收致富,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优化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另一个方面是抓好改革创新,努力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等,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收窄,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在增大。针对这一情况,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对拓宽农业内部增收空间、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增收潜力、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一号文件的主要特点,赵旻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坚持稳中求进,既强调重农强农调子没有变、力度没有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又着眼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二是立足省情实际,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重点任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举措。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工作主线和中心任务,回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四是注重统筹协调,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既注重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又注重兼顾一般农户的利益,既注重农村改革发展的综合设计,又注重激发基层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再度释放出强烈的重农强农政策信号,亮点很多。赵旻举例说,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难题,明确提出落实和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的险种。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明确提出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网上交易公共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针对我省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的情况,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对粮油等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明确提出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与规模种植主体对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针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趋势,明确提出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针对农村改革需要突破的关键领域,明确提出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

  “一号文件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 赵旻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就一定能够推动农村发展创新、农民增收致富取得新成效。

  本报记者 邹建丰 朱新法

  发挥好“一号文件”的“一号效应”

  本报评论员

  2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发布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出全面部署。全省各地要深入做好文件的宣传、解读和落实工作,切实发挥好“一号文件”的“一号效应”,使之成为做好江苏“三农”工作的强大推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做好江苏各项工作,总目标总任务就是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力创新,农业是基础领域;聚焦富民,农民是重点群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突出短板。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聚力农村发展创新,聚焦农民增收致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重农强农、惠农富农。

  始终不放松农业农村工作、城乡工农发展比较协调,是江苏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过去的一年,全省“三农”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持续改善农村民生,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坚定地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更加自觉地聚焦农民增收,更为有效地破解增收难题,更大力度地拓展增收空间。随着我省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趋于极限,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摆到农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统一。

  顺应新形势,面对新任务,要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按照今年“一号文件”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着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生态功能,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改善创业创新环境,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三农”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辟江苏“三农”工作新局面。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