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创新助力常熟服装城转型突破
省政府工作报告支持常熟服装城试点市场采购贸易
正在举行的省两会,为寻求进一步突破的常熟服装产业送来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推进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试点,建设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海外仓”。
“报告提到要推动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的试点工作,对常熟服装产业发展和外贸转型升级意义重大。”省人大代表、常熟市委书记王飏说,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一项具体政策措施。下一步,常熟将在贸易便利化上下功夫,重点在政策创新、平台创新、贸易方式创新上取得突破。尤其要推动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真正形成新贸易形态下的贸易集聚,以此来推动产业创新、产业发展。
去年9月,常熟服装城获批国家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单位。所谓市场采购贸易,是指一种新型的外贸出口方式,不同于现有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边境贸易,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
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是国家推出的一个重大政策红利。这是由商务部具体牵头推动外贸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其总体思路是依托现有基础条件较好、影响力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商品市场,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经过试点培育,在全国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辐射面广,具有一定进出口交易规模,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商户达到一定比例,内外贸相互促进的商品市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领到国家发放的“大红包”,常熟服装城的发展拥有了更多的机遇。业内专家指出,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意味着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对于巩固常熟纺织服装外贸传统优势,推进外贸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都有着重大意义。
能够跻身国家层面的试点,是常熟服装城发展实力使然。常熟服装城诞生已逾三十年,在3.7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3万多店铺,10万多经营人员,超过20亿元的日资金流量,2016年,服装城市场交易额超过1300亿元。服装城的客户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男装,背靠常熟庞大的产业资源,是中国男装重要的货源地。
实际上,常熟服装城一直在默默准备,对接国家试点工作。早在2013年,常熟服装城开始了以“内贸外贸结合、线上线下耦合、产业城市融合”为核心的专业流通市场综合配套改革,前期积极推动旅游购物贸易方式出口,2015年至去年,服装城区域产品通过“旅游购物”模式出口金额达7600多万美元。但是,由于“旅游购物”模式货值限额过低、缺少配套政策,制约了服装城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成为服装城专业流通市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任务。
2016年4月,服装城国际贸易市场采购专区开业,引进外贸商户、企业及综合服务机构28家,导入外贸服务功能,制订了外贸招商手册。同时,专门针对市场出口商品,完成了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监管平台建设。2016年9月,常熟服装城正式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单位。
试点获批后,常熟市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常熟市还专门出台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扶持政策》,从外贸重点商户、第三方外贸招商、外贸中介机构、境内外参展、外贸公司引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如今,已有一批先行者享受到了市场采购贸易这一“政策红利”。“原来要去义乌通关,现在有了平台之后,相当于在货源地直接通关,非常便利,成本也相对降低了。”常熟市一步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兰说,去年10月至今,公司已经完成16单业务,货值220多万美元。
新型贸易方式正在点燃服装产业加快“走出去”的迫切需求。统计显示,试点获批至今,区域内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监管平台显示共计22单,货值277万美元,在监管平台上备案的商户和企业有27家。
如今,常熟已经完成了试点工作所需的全部软硬件建设,建成服装城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和国际贸易市场采购专区,引进外贸商户、企业及综合服务机构28家;完成了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完善了外贸扶持政策。同时,正在加快推进市场采购监管场所建设,预计今年3月份可正式启用。市场方面也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先后举办了三次跨国贸易采购对接会,累计邀请国际采购商120多人前来对接洽谈,吸引市场商户及外贸公司500多人次参加。
“我们希望常熟及周边的大量中小企业和市场商户积极参与到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工作。”常熟服装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邓运华介绍,今年服装城将充分利用这种新型的跨境贸易方式,并结合常熟既有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形成一般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三位一体的跨境贸易格局,推动常熟的贸易升级、市场转型。
围绕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常熟服装城将全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建设国际贸易交易中心,建立市场采购智囊库,引进50家外贸类企业和综合服务机构;建设精致街区示范项目,筹建服装服饰综合展示中心,实现购物旅游市场串联,打造服装城地标性精品采购体验精致街区;聚集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开展专业服务,为商户运营提供增值服务和全方位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李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