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江苏要闻 > 正文

0

一个苏北小区为何能连获国家科技大奖 把大牌科学家拉进产业圈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林 培   2017-02-10 07:43:00

配图:新华社

  4年,摘得两项国家科技大奖,吸引一批得奖科学家带着项目前来孵化生产;3个月,将清华大学首个校外国家级实验室建得有模有样——盐城市亭湖区用6年时间打造科技“聚宝盆”,6.69平方公里的盐城环保科技城不断释放集成创新活力,科研与产业融合的“雪球”越滚越大。

  “要得奖,来亭湖。”今年1月,在盐城环科城创业5年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长李爱民团队项目——“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该项技术服务已走出盐城,辐射淮河流域及全国300多家治污企业,年服务费收入5亿元。

  3年前,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曹宏斌在盐城环科城研发的“工业钒铬废渣与含重金属氨氮废水资源化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有色冶金、重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治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要孵化,来亭湖。”随着盐城环科城声誉鹊起,一批获奖科学家怀揣项目,慕名来到亭湖创业。比如,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参与者、排灌专家程卫国,早在去年就从北京受聘亭湖,担任江苏明纯给排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开发获奖项目所用的排灌设备卖全国。

  同样,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轨道专家张卫华,于2015年6月在盐城环科城创办华智超轨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轨道交通安全检测产品及搭载产品。

  “不仅把一流科学家和他们的获奖项目引进来,还把清华大学实验室搬到了盐城。”亭湖区委书记李东成说,去年10月21日,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与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共同为清华首个地方事业性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盐城环保科技城烟气污染减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此前,清华已在盐城环科城建成第一个校外国家级实验室——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校地合作完成多项省和国家环科项目。

  目前,已有全国25家院所大学、100多家环保领军企业落户“中国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国家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即盐城环科城。去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在亭湖筹建江苏省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问我为何愿意从北京来?哈哈,这里的孵育平台和创投环境有吸引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盐城环保科技城烟气污染减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华说:“看看我们中心的建设速度,你就知道了。”

  研究中心揭牌仅3个月,5000平方米的办公与实验大楼已经装修完成,正进行5000万元研发设备招标采购;8幢50000平方米的清华产业园中试车间全部封顶,下月交付使用;20多人的技术团队提前介入,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团队成员、清华大学留法博士陈建军告诉记者,考虑到政府有补贴,他已准备在盐城买房买车。

  “对科技人员奖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纳入全方位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实行前端激励、中端扶持、后端奖励、全程服务。”李东成说,全区设立7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发放“人才绿卡”超千张,免费提供拎包即住人才公寓400多套,做到以财保才。

  近几年,对盐城环科城研发投入占全区总投入的10%,对环科城人才引进投入占区财政收入的4%,环科城已成为全国环保人才最集聚、最密集地区,相应带动全区环保科技、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和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崛起。

  以大气治理为主攻方向,实施环保全产业链布局,盐城环科城已担负起环境治理“国家队”重任——烟气治理装备制造,占全国市场20%;水泥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占全国市场52%;玻璃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占全国市场70%……服务市场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集研发孵化、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服务、展示交易、应用示范为一体的环保全产业链发展业态。

  前不久,盐城环保科技城又引进建设两个国外环保项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过滤技术中心研发的“新型太阳能辅助城市空气清洁示范系统”项目中试车间,已经封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环境学院设立的澳中土壤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启动。亭湖与中外科学家共同演绎的产业创新故事还在持续……

  本报通讯员 徐海宁 陈志平

  裴龙桥 姜银华

  本报记者 林 培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